由中铁十六局承建的医院迁建项目,医院设计,总建筑面积19.8万平米,为改革开放以来官渡区投资最大的民生项目,是巫家坝片区首个启动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昆明市未来的城市新中心和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前沿阵地。
自年9月项目上场以来,该项目部锚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确立了“确保省优、力捧鲁班”的政治任务,积极践行“双标共建”的管理理念,施工过程中坚持“四色”管理,扎实推进“四个标准化”,努力打造“只做示范、不做试验”标杆,全面展现十六局标准、十六局品质。
项目屡获昆明市住建局通报表彰,多次被列为市政府观摩标杆,摘取官渡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先进单位”双殊荣,扬尘整治、文明施工、安全管理广受好评,已被推荐申报云南省“标准化示范工地”和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中铁十六局的“金字招牌”持续闪耀春城。
年4月19日,昆明市官渡区住建局组织官渡区在建项目安现场观摩会。与会人员听取项目情况介绍
着力“绿色建造”,驻地建设标准化
医院迁建项目驻地,仿佛进入了一篇空气清新、干净整洁的绿色海洋。这里有花草簇拥、怪石嶙峋的假山喷泉,有青草悠悠、井然有序的停车场,有绿意盎然、错落有致的绿化围墙。不远处,建筑高楼和施工围挡也身着“绿衣裳”与之遥相呼应。
“施工围挡穿上的‘绿衣裳’是一种仿真草皮,建筑高楼身着的‘绿衣裳’则是一种新型悬挑式脚手架定型钢板网。两者不仅安全防护性能高,而且更加绿色环保美观,让人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清新感和亲切感。”项目安全部部长李华军自信满满地介绍道。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在人们的印象中,建筑工地是扬尘的“重灾区”,灰头土脸也成了建筑工人的“标签”。为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解决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该项目部以建设“绿色工程”、打造“绿色家园”为目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绿色建造”“绿色施工”。
为此,该项目部在施工现场配置地、空两套自动喷淋系统,关键施工地点配置噪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和5台雾炮机,可以随时监控现场扬尘情况,并上传至昆明市质安总站,达到临界值会自动发出警报,喷淋系统和雾炮机会自动启动,喷水或喷雾降低现场扬尘。
同时,洒水车在现场巡回式洒水降尘,并依北高南低的地势设置了三级沉淀池,将收集雨水进行沉淀后再利用,通过安设的智能自动洗车槽对进出车辆进行清洗,实现项目与地方“双监控”和车辆进出“零污染”。
“以前现场闲置的红土地,虽然上面覆盖了一层绿网,但是一遇到大风天气还会有扬尘,我们在这片裸露的土地上撒上草籽,然后覆盖上绿网,等小草长出来再将绿网撤掉进行循环利用。这有效改善了施工现场环境,还为工地增添了几分绿意。”负责现场扬尘治理的技术员普兴麟介绍说。
“我们还成立‘京滇一号’QC小组,通过开展‘五小’成果评比等活动,着力解决扬尘治理和降本增效的双重难题。”顺着该项目总工程师闫新超的手指处,笔者看到路边相隔数米就设置的用废旧模板制作的蓝色花盆,一簇簇金边吊兰和三角梅正在风中摇曳。
“废旧模板不仅节约成本,而且还装点了施工现场,关键是降低了污染。”闫新超介绍,项目部还将施工弃土用于路面硬化、建造花园和生态菜园,不仅减少了运输费用,还达到绿色环保要求。如今,驻地的凉亭景观和假山水池,成为员工们驻足休憩、凝神静气的好去处。
宿舍楼后的小菜园就是利用弃土建造的一项成果,现在成了老职工徐伯明的“宝贝疙瘩”,工作间隙他总要去小菜园转悠几圈,细心照料着地里的“心头肉”。老徐最开心的就是给年轻人讲授种植小菜园的心得体会,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也会毫不吝惜地请大伙儿一起品尝这丰收的喜悦。
据悉,该项目将征集到的污水三级处理、裸土绿化治理、弃土花园改造等29条“金点子”运用于施工中,既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又“降服”扬尘、美化环境,项目绿色施工达到“六个百分百”,扬尘治理得到地方政府和业主单位的高度认可,已累计举办近10场扬尘防治观摩会。
项目部联合开展安全应急演练
聚焦“蓝色品质”,安全质量标准化
“蓝色代表平稳安宁,也代表铁建品质,做品质首先就要确保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经历过昆明大波村保障房、宝兰高铁站房等房建项目高标准施工的项目经理刘文斌对中国铁建标识和“品质铁建”背后深蕴的内涵解读深透。
为此,项目一班人聚焦既定的“力捧鲁班”这一大目标,以争创云南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和全国AAA级安全文明工地的小目标做起,以“零隐患、零违章、零风险,保零事故”为宗旨,践行安全隐患“提前想到、提前发现、提前消除”理念,打响了一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攻坚战。
“项目部严格按照国家住建部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工程质量安全手册》以及《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指导图册》的各项要求部署组织施工。”刘文斌介绍,项目上场后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逐级逐层签订安全质量包保责任书。
项目部还超额配备6名专职安全员和3名质检员,劳务队也分别配备3名专职安全员,确保了项目安全教育、安全质量巡查、隐患排查治理、督促整改落实等工作的落实。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质量检查标准及领导带班检查等48项制度。
“我们还以识别重大危险源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李华军说,项目部在现场入口显目位置设立了“九牌一图”和重大危险源公示牌以及当前危险告知,并通过定期召开安全会议等形式,分析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做好安全生产部署。
完善规章制度,还需健全配置。项目部在云南省首家引入悬挑式脚手架定型钢板网,大规模使用隔震支座、抗震支架,并投入3套定型护栏用于基坑开挖,既保证了设施安全稳固、达到减震效果,又造型美观、搭拆方便、可二次利用;施工现场还采用TN-S保护系统、安装9个球机和个枪机,构建了“物、人、机”的逐层防护体系。
笔者现场看到,项目部专门开辟场地设立了VR安全体验馆,员工可佩戴VR眼镜体验脚手架坍塌、现场触电等安全事故场景,逼真效果让许多体验者忍不住惊叫起来,“相对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VR技术能让施工人员如临其境,更直观地感受违章作业的后果,让安全施工理念更深入人心。”
据了解,项目部利用安全讲评台、质量样板展示区、多媒体工具箱定期开展安全质量教育培训,适时组织防基坑坍塌、防触电、消防大型应急演练;严格施行“PDCA”动态管理、重大危险源挂牌监督、安全质量考核奖惩兑现,定期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检验检测,实现了施工作业全过程实时跟踪监督指导。
为确保项目施工安全性和可行性,针对工程基础深、楼层高、混凝土量大、高处作业多等特点,项目部编制了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等专项施工方案,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组织专家论证。最终,项目部以详实的资料、充分的理由通过了20项施工优化方案。
“我们还以‘样板引路’‘一次成优’为原则,狠抓质量过程控制、严格技术交底制度,成立‘创新工作室’和‘京滇一号’QC小组,聚焦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两大难题进行技术研发,并将十项新技术中9大项29小项应用于施工生产中,确保技术难关得以攻克、安全质量得到保证。”
据该项目总工程师闫新超介绍,医院迁建项目已实现安全生产天;施工的多根工程桩中,桩身完整性为Ⅰ类桩的占比为95.12%,远远超过了规定目标的90%,地下室验收一次性通过云南省质检总站的“五方验收”;申报具有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7项,其中3项已通过、4项正在受理中,3篇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质量管理二等奖。
锻造“金色智慧”,过程管控标准化
作为片区首个启动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医院迁建项目对片区开发建设有着示范效应。如何用高新
技术打造安全文明工地,在春城打造一张靓丽的名片?项目部启动“金色智慧”规划,努力打造四公司首个“智慧工地”。
笔者在项目施工现场入口处看到,工友们身上都佩戴着一张身份证大小的卡片,用这张卡片在自动闸机的识别区轻轻一刷,本人的详细信息和实时照片便显示在闸机右侧的显示屏上,成功认证身份的工友方可依次进入施工现场。
项目经理刘文斌介绍说,项目部使用了实名制智能门禁系统,系统右侧的LED显示屏不仅可以显示个人的详细信息,还可实名统计现场工人和管理人员人数和工种,手机扫描显示屏右上角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