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卡片 >> 卡片前景 >> 正文 >> 正文

我的2020年疫情电影和生活邑人电影

来源:卡片 时间:2023/7/30
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 http://m.39.net/pf/a_4639940.html

本文作者:狐小仙

1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全球经历可怕的灾难与疫情,人们经历太多的悲痛与感动,留下了前所未有的感悟与反思……

澳洲大火四个月将5亿动物葬身火海,无数个生灵在野火灭亡,无数个家庭毁于一旦,千万人无家可归。年初,这一场野火还未退去,新冠疫情如另一场猛火席卷而来。从武汉一路奔来,无数个医护人员,无数个家庭在疫情中倒下……再接着疫情遍布全球,一个国家接着一个国家中招,一个个医护人员、救援者、志愿者成了战士,他们奋力前行,在世界面临瘫痪之时,用大无畏的勇气和爱心挡住来势汹汹的病毒。

年1月最后一天,钟南山教授含泪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肯定能过关。”很多人知道他说这话有多忧伤与焦虑,随后的日子,一个又一个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倒下了。只要看新闻,每天都会有流泪的理由。

今年大概是每个人这辈子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不幸的是武汉受苦了,在疫情并不清晰的情况下,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失去了温暖的家。

4月8日武汉解封。随之,我们生活渐渐步入正轨。由于生活环境,文化环境、个人观念和信仰的不同,国外的疫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反而越来越严重。

因为立场不同,网络上有人开始相互谩骂,甚至一些几十年朋友也反目为仇。期间,我最好的一个同学也向我表达她的观点,并且发一篇篇文章给我看。我没有与她辩论,也没有发与之对立的文章给她看。后来,她主动和我聊起来,说当时确实有些受感染。

很多年前,我也容易受他人感染,并且还咄咄逼人,觉得自己很有道理。多年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幼稚和无知。

世界太大,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之分,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无谓的争辩没有任何意义。就退一步想,用自己的局限来批判一个人、一件事,甚至一些国家,改变不了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将矛盾激化。

看过太多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作品,当时德国人对犹太人的伤害,可谓是赶尽杀绝。当时,很多人盲目的去仇恨犹太人,恨不得将身边的犹太人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们那么理直气壮,那么振振有词。犹太人做错了什么?实际上,一部分人是盲从,一部分人是发泄私欲,一部分人随大局……他们早已经失去了判断,而是被感染,被鼓动,被仇恨……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当自己不能清晰的判断一件事,最好的就是不能以自己狭隘的部分去下定义。只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善良有爱的人,从他人身上感受生命的温度,少一些敌意,多一些理性。

2

女儿从武汉放假回来之前,已经听过相关方面的病毒传染之说,但没过多久,传闻便淡下去,以为不传人,或者是普通流感,并未上心。女儿还是按原计划坐高铁回来,回来一周后,突然听到武汉封城的消息,单位、居委会、物业轮流给我们电话,要求登记从武汉回来的人员。我诚惶诚恐地填了一个又一个表,忐忑不安地量了一次又一次体温。每天盯着女儿的脸,看有没有发热。自己也穿得严严实实,好怕感冒啊,这时候不小心感冒了,就容易发烧,发烧了,我们家就成了“嫌疑犯”,医院隔离。

更烦的是,还会连累一堆人。

女儿刚回来几天,我带她逛过一次街,饭店里吃过一次饭,还和几个同学小家庭聚过一次会,一想到这些就懊悔得不行。同学的二宝才几岁,想到同学这几天不知怎么过的,心里非常愧疚,也想打电话安慰她们,可是我说什么呢?病毒是有潜伏期的,女儿回来不到十四天,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女儿从武汉回来是否接触过其他病毒携带者,想想还是沉默的好,毕竟此时此刻,大家谈“武汉”而色变,甚至有的人远远看到武汉的汽车,也吓得面色苍白,提前绕道而行。

虽说我住的小区是新小区,认识的人极少,但还有过街老鼠的感觉,别说坐电梯,连走楼梯也紧张不行,下楼倒垃圾都是鬼鬼祟祟,生怕迎面遇到一个活人。

我们仨开始扳着手指数日子,自觉地守在家里不出门,好在春节前我大采购过,家里的冰箱已经给我塞得满满当当,剩下的日子就是过上梦想的猪的日子——吃喝睡。十四天潜伏期终于到了,我大清早的就起来,戴着口罩、手套,帽子,只露出两眼珠,拿着小区发给我们的卡片,登记、盖章,终于走出小区。我深深的吸一口马路上的空气,才发现整条街道冷冷清清,没有人,也没有车,简直就像无人区。

我走进一家超市,终于看到人了,虽然只有几个人,不过大家很警惕的保持较远的距离,彼此逃避着眼神的交流,据说眼睛也会传染的。等前面柜台人走远,我立马走到面粉柜台前,家里的面粉早给我浪费光了,之前试做馒头、饺子、面包,最后都成了硬邦邦的“石头”。这才发现超市里好多东西都断货了,尤其是面粉、方便面、点心几乎都是空的,我只能买了一些挑剩下的蔬菜回家。

由于女儿是从武汉出来的,我到三月底才开始正式上班,虽然我的手艺不行,但成功地将冰箱的食物,化成一脸的横肉,一肚子肥膘,面对我们仨直线飙升的体重,减肥很快提上议程。女儿从网上购来电子秤,决定每晚饭后秤一秤,后来我发现,只称了几天,秤就被打入冷宫,我们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很自觉地不再去看那秤。

疫情让我们深刻的明白:生命最可贵,美食来不易,体重管他去,只要能活着。

由于疫情,今年看了不少的经典老电影,也陆续写了一些。在写的过程中,重新去寻找这些书结合着阅读。结合电影再看书,有些书很多年已经看过,重新再扒开这些故事去看,戏中的人物是可爱的,可怜的,甚至可恨的,但至少都是有生气的,都在自己的生活里不停地扑腾着,不肯沉溺。他们活得一点不比我们轻松,也不比我们幸运。虽然我们以上帝的视角已经判断出他们的未来与结局,可是活在戏中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无人知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一路狂野,一路疾驰。他们和我们一样“自己是自己的救星,自己是自己的仇人。”

在我们自己的心里,总是认为自己是独特的,然而从上帝的视角看,我们都是同类,相似的心理,相似的经历,相似的境遇,甚至作出的选择也大抵相同。然而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永远只是我们自己。但是通过阅读,我们也明白自己的渺小与普通。可即便人类如此的相似,又如此的不愿苟同,才会有那么多奇妙的感触、芬芳的作品。

今年印象最深的几部影视作品再提一提。

1

第一部关于年迈与死亡的电影——《爱》。

影片探讨的内容,其实非常符合当下时代,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增长,年迈、疾病与死亡是很多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晚年的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即便积累了一辈子的财富,在疾病与死亡面前,也没有任何的优势。影片中一对老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妻子安妮高贵、优雅、知性,却因中风成了一名无法自理的瘫痪老人;丈夫乔治虽然可以自理,但是年迈的他力不从心,不仅无法照顾到妻子,还被妻子的病情困扰。请来的护工,不仅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反而让妻子受到不堪的待遇。最终乔治用枕头将二次中风的妻子捂死,而他自己追随着妻子的灵魂而去……

两位骨灰级演员像是本色出演,他们把一对老人现实生活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警醒我们:原来无论曾经多辉煌,多健康,在年迈的时候,在死亡面前,我们都将会被弃置,而平静的死去,才是上帝馈赠我们最好的礼物。

看完此部电影的人也有表达不同的意见:有人称,法律应当允许安乐死,也有人称应该鼓励多几个孩子,还有人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