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光吗?
近日,一条“家长花万给娃集奥特曼卡没集齐”话题冲上热搜,一张奥特曼卡,为何有如此大的诱惑力?
一张小小的奥特曼卡,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首先,经典动漫卡片的IP效应及吸引力不减,吸引不同年代的受众喜爱。
从80、90后在小时候爱集的水浒卡、小碗熊干脆面卡,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这些经典动漫卡的IP效应,奥特曼、火影忍者都是世界知名IP,特别是奥特曼也是现如今00后喜欢的动画片,三岁小孩都知道奥特曼打怪兽。
所以说,经典动漫IP效应仍然存在,吸引力只增不减,甚至是吸引了不同年代的受众喜爱,而且这些动漫IP都“与时俱进”。
其次,奥特曼卡有特殊的玩家人群,主要玩家是小学生以及背后的家长。
如果说盲盒的主要玩家是年轻人,以95后、00后为主,奥特曼卡的主要玩家是年龄更小的学生为主,主要是小学生,所以奥特曼卡在学校周边的商超、文具店随处可见。
当自家的孩子有了集奥特曼卡的爱好后,家长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给予支持的,特别是新一代年轻父母,在小时候也是集卡爱好者,如今和孩子一起玩,找到孩子的共同爱好,拉近亲子关系。
第三,奥特曼卡早已不是一张简单的卡片,更是被赋予了社交属性。
对一些年长的家长和人来说,现在的孩子花几百、千元的价格买盲盒,会表示很不理解,如今同样,花不少钱去买奥特曼卡也同样不会理解。
一些小学生就算舍不得买零食,也要攒钱买奥特曼卡。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爱好,而是成为了孩子的社交产品,甚至可以说是“社交货币”,孩子们通过奥特曼卡可以融入同龄圈子,认识新朋友。
一张简单的奥特曼卡被赋予了社交属性后,自然其意义和价值就完全超越了一张卡片所标的售价。
其实,孩子爱玩奥特曼卡片本身不是什么大问题,想想咱们小时候还喜欢收集干脆面里的各种卡片呢。
问题就出在,有些孩子集卡“成瘾”了。
为此消费成百上千甚至上万,有的还学会了偷父母的钱,甚至还因此导致成绩下滑。
这还得了?
于是,很多父母把奥特曼卡片当作洪水猛兽,严令禁止孩子去玩。
网上有位妈妈说,看孩子太过痴迷奥特曼卡片,一气之下当着孩子面把他的卡片全撕了。
结果孩子气到发疯,把家里家具全都打翻了。
孩子玩奥特曼卡片上瘾,确实是个问题,不容小觑。
北京市教委曾发文表示:
如果孩子在购买盲盒过程中出现以下四种特征,则须高度警戒“行为成瘾”,或者说“非物质成瘾”的可能性。
但是,粗暴地干预,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对于自己越是匮乏的东西,越是痴迷。
尤其是外力越阻扰,人对某事物越会呈现偏执狂般的喜爱。
孩子集卡的行为就像洪流,越堵越猛。
既不能放任不管,又不能严厉禁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当你发现孩子真的对卡片上瘾时,先不要着急,冷静下来,换个角度想,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是我们和孩子站在一起,帮助他提升意志力、自控力的好时机。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买一些卡片。
我们需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有喜欢奥特曼和其卡片的权利。奥特曼作为拯救世界的光,可以满足孩子对成为英雄的幻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奥特曼卡片还是孩子进行社交的重要手段。
想想,别的同学都在聊奥特曼卡片,自己却没法聊,融不进去,孩子很可能因此而生一种自卑感或者孤独感。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还是要定好规矩,比如:
每天必须先做完作业才能玩;
每周只能买1~2次。
另外,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激励手段。
在孩子过生日或者取得重大成绩时,奖励孩子一些稍微贵重的卡片。
有宝妈在网上买来大量奥特曼卡片,按照不同价位和等级拆开,并分装成三四张一份的小卡包,放在自制的抽奖箱里。
孩子表现优异时,会让他进行抽奖。
其次,帮孩子进行梳理和分析。
向孩子解释清楚,盲盒的营销套路,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侥幸以及跟风、攀比心理。
帮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让孩子养成合理的消费观。
还要让孩子明白一件事:
当一样东西超出自己控制力的时候,需要喊停。
因为那意味着,你已经被它掌控了,这很危险。
奥特曼卡片如此,叶罗丽卡片、其他盲盒或者电子游戏,也是如此。
然后,帮孩子复盘,锻炼他的权衡能力。
可以和孩子探讨每张卡片的大概价值,和他一起估算跟朋友交换的卡片是赔是赚。
每个月定期帮孩子去复盘,问问他买了这些卡片之后觉得值不值,后不后悔,如果再来一次还要不要再买。
让孩子自己做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他的权衡能力。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奏效,可以试试“极限满足法”。
有个宝妈,看孩子痴迷奥特曼卡片,干脆花了几十块钱在网上买了那种论斤卖的卡片,几十斤卡片摆在面前,孩子多大的兴趣都没了。
另外,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张文蔚建议:
可以多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
当孩子有了其他跟感兴趣的事情,对收集卡片的热情自然就会减弱一些。
我们没法帮孩子抵制掉可能遇到的各种不良诱惑,与其围追堵截,不如疏通引导。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