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一下上篇讲到的选购因素。
那么当前市面上主流的厂商是那些,他们各自的产品有哪些型号,特点又是什么呢?
这是本文重点回答的问题。
佳能
相机市场的龙头老大,一个字,就是稳。
由于每次更新的机器在参数上只是提升很少,被人称之为“牙膏厂”。不过年,由于EOSM6MarkII的上市,给了之前压根不能想的4K,p,连拍,以及后续一系列的开发规划,看起来是要摘了牙膏厂的这个帽子。
优异的色彩科学,极强的镜头研发能力。
说个小典故:
佳能Canon,是“观音”(Kwanon)的日语发音的西方化变奏,(因为西方人不怎么会发Kwa这个音)。所以有可能你也会在一些互联网的角落里发现佳能相机爱好者会自称“观音教徒”。佳能相机广告语:凡有所相,皆是虚妄。也算是一语道破摄影真谛了。
佳能在售的主流相机为EOS系列:
首先说说单反系列:
命名规则也比较好理解
总结一下:数字位数越多的型号,定位越低端
四位数机器更新换代,是以百进位的,比如D,0D,到现在最新的是D,这个系列因为最为低端,所以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三位数机器更新换代,是以五十进位的,比如D,D,到现在最新的是D,这个系列虽然也属于入门级别,但是由于一些参数性能会达到主流的要求,加上并不是很高的售价,这个系列也是适合新手的选择;两位数机器更新换代,是以十进位的,比如60D,70D,到现在最新的是90D,不论是从对焦或者操控其他什么方面,都摸到了专业级的门槛。一位数的机型就是佳能旗舰的相机了,除7D系列以外都是全画幅,比如1D系列,5D系列。
是不是发现了一个规律?数字位数相同时,相机型号的数字越大,那么就越新越好
但是有些时候也会有一些反例:
比如1D比5D高端,5D比7D高端;
比如D确实没有D好,但D却是比D或者比他前代更加优秀(因为上市晚,所以可以加入很多新技术)
微单系列:
R系列目前就出了两款机器:EOSR和EOSRP,RP更为低端一些,是目前售价最便宜的全画幅微单之一了。
M系列:指的是APS-C画幅微单,这里的命名比较混乱,比如新出的EOSM6MarkII,在我看来,性能方面绝对算是高端机型了。
尼康
由于品牌名(Nikon)的发音和耐克比较相近,所以也被大家称为“鞋厂”。
在胶片机时代,尼康是绝对的老大,但是转入数码时代后,面对对手的强大攻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目前也算是市场的第二(三)?
同佳能一样,有着完善的镜头群和附件群,也有一大批忠实的粉丝和用户。
色彩调教和照片风格,有些许不同,画面会显得更加锐利,所以风景用户选尼康的较多。
在其他方面,其实与佳能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就好像,可口可乐的百事可乐到底哪个好喝的一样,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和喜好罢了。
由于卡口的限制,单反系列的镜头,对比佳能还是有一点劣势。
虽然尼康的微单的卡口是最大的,但是目前由于刚起步,镜头数量还是较少。
通过型号的了解一下:
尼康的单反命名规则虽然没有佳能那么清晰,但是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规律的:
位数越少,一般较为高端;同等位数,数字越大,机器越新四位数大多是APS-C画幅机器,三位数和一位数大多是全画幅机器。
微单这里,由于只出了三款机器,倒也比较好记。
索尼
我们经常说“索尼大法好”,其实在单反时代,索尼也是出过一些单反的相机的,后期也出过单电相机,但是由于机器本身的素质并不足以与佳能尼康相抗,所以也就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
但是到了微单时代,所以是绝对的领头羊。
注:微单是索尼的注册商标。原则上其他厂商是不能乱用微单这两个字的。
不论是是对焦,视频性能,像素,都能在所以这里找到属于你的相机。
而且在之前的几年,索尼出新相机的速度,几乎同软件更新的速度一样快,但是最近,索尼的新机器却有些挤牙膏的味道了,不像之前那么激进了。
先来说说索尼的α系列。
阿尔法是希腊字母,大写是A,小写是α,为了输入方便,所以很多人把阿尔法系列也叫做A系列,其实是没有太大问题,不论是叫做A7,阿尔法7,或者a7,都指的是同一款机器。
全画幅系列:
A9,索尼微单旗舰,对标的是佳能的1D系列,尼康的D5系列,速度旗舰,可以说是目前最快的相机之一,目前出了两代。
A7,分为三条线:
A7无字母,基础款,虽然叫做基础款,但是性能却不输,尤其是最新的A7M3,该有的性能都有了。也是最最适合摄影爱好者的使用;
A7S系列,具有良好的视频性能,不可思议的高感表现,但是由于点了视频这棵技能数,在拍照方面就有所取舍了,比如A7S2的像素才万,而且这款相机最新款(A7S2)是在年更新的,现在来看,这个系列并不值得购买;
A7R系列,R代表resolution,主要特点就是高像素,尤其是最新款的A7R4,像素达到了万,画质表现十分优异,如果有大幅面输出或者风光拍摄的需求,是肯定要选择R系列的。
APS-C系列:
低端:A,A,基础入门款;
中端:A,A,加入了一些更加实用的功能,比如HLG和log视频,甚至有一部分人会用这个系列的机器进行专业创作;
高端:A,A,相比于中端机器。主要是多了五轴防抖。
可以看到,每更新一代,数字增加,不过这个命名规律马上就不能用了,快追尾了。
目前来看,中端和高端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比如,A比A只是多了更大的电池,视频眼部追焦和五轴防抖,A机身,而A价格都上万了。所以,还是更加推荐中端机型。
再来说说黑卡系列。
RX,口袋相机,主打小巧轻便,但是也有不错的画质和性能表现,适合作为旅行或者不愿意携带更多摄影器材的人使用。价格大概在-0左右;
RX10,最大的特点就是长焦,RX10M4的等效焦距能达到24mm-mm;
RX1,全画幅的卡片机。RX1R2,是黑卡RX1R系列的第二代(R同A7一样,代表高像素),像素达到了万,画质牛逼,体格小巧,同样的价格也惊人,两万块一个“卡片”相机,告辞!
RX0,黑卡系列最小的相机,而且防水,防摔,欸,这不就是运动相机么!
注:黑卡也是索尼的注册商标。
富士
由于有生产胶片的经验,所以富士具有最优秀的直出色彩。
而且富士相机造型复古,颜值也是最能打的。
冲着这两条,买富士也不算亏。
说一下目前在售的产品。
注:富士没有全画幅产品
GFX系列,富士最为高端的机器,使用中画幅传感器。GFX像素达到了一亿,GFX50的像素大概是5千万左右,售价大概从三万到七万不等。不过对于中画幅来说,富士的价格还算是亲民(不过我照样买不起)。
主流的机器还是X系列。
由于富士的颜值突出,所以就按照造型分类了。
类似于单反造型:
XH,目前只有XH1一款,主打防抖,也是富士唯一具有防抖功能的机器
XT,主流旗舰,命名也很有规律:
位数越少,就更加高端,比如XT3就比XT30高端,而高端和中端的区别主要是在视频参数和操控上,由于使用的是同一款的CMOS,所以画质上并没有任何差别。
位数相同,数字越大,机器越新,比如,XT3就比XT2晚出一些,性能也会更好。
类似于旁轴造型:
Xpro系列
主要是特点是搭载了光学/电子混合取景器,在参数性能上与XT系列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为了突出pro,加入了一下专业,小众化的设定。比如隐藏式屏幕,模拟胶片信息屏。价格比XT系列高一些。
XE系列
使用电子取景的旁轴造像相机,定位大概和XT两位数的差不多。
无取景器设计
XA系列,最便宜的富士机器了。
不可换镜头:
XF10,卡片机,定位对标理光GR3(人文街拍?),但是由于捉急的对焦性能,并不推荐。
X系列,除了颜值,还是颜值!
其他相机,由于有的逐渐没落,有的受众面小,故在此不多做介绍。
注:本文只涉及在售主流机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