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按:《用印象笔记,打造「知识管理+行动系统」第二大脑》的28天训练营上线后,有多人学会了“知行合一”,构建了人生一张表,把知识原料变成知识资产,让行动效率快如闪电。
为什么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必须可视化在「人生一张表」?为什么「SOP行动系统」能让你“知行合一”?这门课究竟能交付给你什么技能?今天,我们邀请这门课的主理人
欢喜老师,为你逐一解答。去年研读完30余本知识管理书籍,我对知识管理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它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一生中有解不完的难题,一波未平一波又来侵袭,需要你不断去解决。有些人因为没有复盘沉淀,下次遇到相似问题又要重新来一遍;有些人处理完一个问题把心得经验沉淀下来,下次遇到类似问题,很快就找到解决方案。一次付出,一生复用。我们要做的就是那些可复用的事情:比如买一次房,就了解清楚各个环节,自己都能成为一个业余专家,下次再买轻车熟路,成本极低;比如研究完一个主题出了一个课程,就梳理出做课的一个sop,下次再创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比如参加任何一个考试,通关后都能梳理出自己的经验,给后来人做参考;......将复用思维当成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你在消费的同时就会成为一个创作者,你为自己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会为更多人创造价值。最重要的是,你所创造的价值是建立在自身的独特性上,别人就没有办法和你竞争。系统的想法在下面的文章里,和你交流。为什么说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把所有知识可视化在一张表里?知识管理类似于图书馆,知识以分类的形式存储在相应的地方,每本书作为一个小知识块,同类的书组成某一领域的知识,而多个领域的图书则构成一个大图书馆。不同的是,知识管理更高级,组成知识体系中的每一小块知识是可以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并非只有点与点之间的线性关系,而是网状关系。然而,很多人的知识体系是“以资料收集为中心”。把文章、音视频、信息、书籍下载保存到笔记或文件夹中,只做输入(阅读、听和看),不做整理输出,很少尝试去主动解决问题,常表现为以下几点:缺乏深度:只有广度,纵深不够单一化:缺乏关联,知识孤岛难以检索:没有分类,分类不合理,只管存不管用质量不高:理论冲突,资料可信度低,不够新鲜,缺乏更新在《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查理·芒格讲到:“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我理解的知识管理是就像搭建一个脚手架。各种类型的知识模块化,像砖块一样的按照框架往里放,当需要某一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很容易的从里面搬出需要的砖块,从而将存储的笔记变成模块化的知识资产。整个知识管理系统,就是将所有的知识模块化、清单化、流程化、表格化、模板化,形成一个又一个框架。这些框架最终会汇总在一张表中,按照一个逻辑排列下来。为什么最后要把知识管理系统可视化在一张表里呢?我们都听说过财务报表,从财务报表上我们可以看到公司的经营状况,战略意图以及价值和未来。不管商业社会多复杂,我们基本上可以通过三张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来驾驭它。同样,知识管理也可以用一张表来驾驭。这张表将你的经验、教训、阅历、作品,和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积累的知识资产汇总在一起,像财务报表一样,可视化呈现出来,我称之为:人生一张表。知识如果不能可视化呈现出来,你的积累将是模糊一片。所以,这张表既是一张知识地图,方便你检视自己的知识资产;同时又是一个指南针,帮你确定了一个积累方向,专注在这个方向上持续收集信息、整理、加工、输出。将知识模块、框架、超链接用印象笔记打造知识管理一张表那这张表如何用印象笔记打造呢?在我看来,主要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将知识提炼成模块化的知识资产托马斯·斯图尔特在《软资产:从知识到智力资本》一书中提到资产这个概念,他说:资产是什么?资产是将原材料转变成价值更高的东西,仅仅有数据并不是资产。所以,我们必须对笔记进行一次提炼,将有价值的信息提取出来。提取后的信息就是一个最小的知识单元,或者说知识模块,这样的模块才算得上是知识资产。我们需要做的,是将笔记加工成一个个模块。别人储存笔记,你提炼模块,思考范式的转移会带来创造力的提升。我自己习惯建立一个表格,对收集的课程、书籍做知识模块的提炼,将提炼的知识模块汇总在一张表格。像李敖那样,书只读一遍,精华全带走,以后只看这些知识模块。比如,我组织了多位伙伴,精选了30余本知识管理书籍,使用印象笔记,共创了多张知识卡片,汇总在一条笔记里面,用一张表格结构化呈现出来。当笔记数量下降一个层级,再创造新的知识,一目了然。▲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图片▲第二步:建立知识管理框架只有按语法排列起来的单词群,才能用有限的词汇来表达种类繁多的事物。这种现象被称为:贫乏律。把这个知识可以迁移到信息收集上,我称为信息贫乏律。你在印象笔记里面收集几万条信息,不是收集越多越好,而是建立一些框架,把信息分门别类放入不同的框架,我们只需要记住一些框架就可以管理所有信息。任何一门知识中都有大量的细节、数据和事实。这个框架,就像树木的主干和枝干,让“细枝末节”有了悬挂之处,让你的知识多而不乱,极大的增强你的知识吸收和整理能力。比如,我的知识管理系统主要按照金字塔的创作模型搭建的。最底层是阅读、写作、衣食住行、家庭、公司等基础通用知识,上面一层是专门研究的主题或者是一个领域,比如演讲、人脉、财富、营销等,最上面一层是作品,通过研究后产生的结果,打包成一个作品向市场交付。第三步:超文本打通所有知识环节,一张表链接组合人生知识打造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就一件事:构建一张表。当你的整个整理管理系统通过框架组合起来后,你可以在表中嵌入超链接,形成一个超文本组织,在多层文本或各个层之间穿梭。在印象笔记中,给一条笔记插入不同的超链接,一点击就跳转到相应的知识页面。一个项目完成后,就可以统一创建普通目录,建立项目索引,查看时一目了然。比如,我把知识框架,结合印象笔记的超文本组织,变成我的人生一张表:将一生积累可视化“输出作品”,我希望我能创作更多的优秀课程作品。所以我的这张表,会围绕「核心一件事」及产出作品来展开。这里有:时间银行,记录个人思想成长史,让过往每一天历历可见;知识银行,储存写过的知识卡片,文章以及往期发表的作品;生活银行,衣食住行娱的安排开展;财富版块,规划家庭财务,给家人提供物质保障;阅读、写作、生产力等通用技能版块,将素材积累可视化;学科、领域、专题版块,感兴趣的学科,想研究的领域,待整理的专题;复利版块,汇总模板、清单、SOP,将知识标准化、流程化;还有关系模块,储存人脉、情感和合作关系……人生一张表,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可以明确不同的行动方向。我们团队成员小慧梨,构建了人生展馆,由学习、工作、阅读、关系、健康、财富、兴趣等多个系列主题的子展馆组成。每个阶段主动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