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学术背景的公务员,用一年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跻身学术界,成为了社会学教授。尼克拉斯·卢曼的成功秘诀,就是他创建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在此后30多年里,他使用这种写作方法,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成为德国当代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掌握这种高效的写作法,德国的申克·阿伦斯写了一本书——《卡片笔记写作法》,详细介绍了卢曼写作法的原理与运用。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书里的步骤,通过图片,一起来认识卡片笔记写作法吧。准备:按照自己的喜好准备手写或者无纸化工具。手写:笔,纸质卡片,一个文献卡片盒,一个主卡片盒。软件:笔记软件。第一步,用闪念笔记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当你在谈话、听讲座或者办事的时候,听到一些值得记录的事情,或者一个想法闪现在脑海中,而你又不想中断正在做的事,那么记闪念笔记是个不错的选择。”随身携带小本子,或者用自己喜欢的软件,当脑海里灵光一闪的时候,马上把它记下来。如果我们不马上记下来,很快就会把它遗忘。因为我们的大脑的短期记忆是有限的,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我们大概能同时记住7个点。假如把短期记忆看成一条路,这条路最多同时通过7辆车。如果想要记住下一个点,就必须挤走一个点。而且,如果不处理这些信息,这些信息汽车会在脑海里一直转悠,占据大脑的路面。我们有时候会感觉想的东西太多,脑子转不过来了,这就是信息太多,堵车了。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有了感想马上记下来,将它从脑海中移出去。在实际操作中,用读书软件看书时,看到有触动的句子,我会划线,然后复制,贴在笔记软件里,简单的写一下想法,或者什么都不写。然后放上标签:闪念,这就变成一个闪念笔记了。第二步,将闪念笔记的文本内容转换成文献笔记。“做文献笔记是一种刻意练习,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反馈知道自己是否理解了它们,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一件事的要点,也是理解我们所读内容的最好方法。”在第一步的闪念笔记里,文本内容是直接复制粘贴下来的,在这一步,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处理。通过再次阅读,理解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见是什么,找到文本的重点和关键词。如果这段文字是具体的例子,我们最好找到它的内核观点,提炼出它的规律。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它精炼地写出来。这个过程,通过测试我们的阅读能力,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帮助我们进行了一次理解所读内容的刻意练习,也为下一步做永久笔记做好了准备。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语言精练。纸质卡片本身限制了字数,一个笔记只能写在一张卡上,不会写很多,用软件的话,最好不超过手机的一屏。加上信息来源,“文献”标签,还有其他可以概括内容的标签,一个文献笔记就做好了。第三步:用永久笔记理清想法“永久笔记不只是思想或观点的备忘录,而是以书面形式包含实际思想或观点的文本,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在第一步做闪念笔记时,我们是简短的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可能就几个关键词或者一句话。如果没有及时整理,可能过两天自己都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了。最好每天抽时间整理闪念笔记,记录文献笔记,然后通过永久笔记,理清我们的想法。假定我们是向一个完全不知道相关背景信息的人,比如几个月以后的自己,解释自己的想法。这需要考虑我们的观点是否清晰,论据是否有效,我们可以翻翻原来既有的永久笔记,这次新记录的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帮助我们思考。然后用完整的句子,精确,简洁地记录下我们的思考,一张卡片记录一个想法。如果闪念笔记是日记,永久笔记的标准就是可以随时可以公开查阅的论文,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一个即时反馈,检测我们是否真的想清楚了,只有我们完全想明白了,才能逻辑清晰地写出来。这也是为以后随时调用永久笔记做准备。做完这一步,可以把闪念笔记扔掉,文献笔记放进文献卡片盒或文献系统里了。永久笔记写好了,加上“永久”和其他重要标签,准备下一步。第四步:将永久笔记加入主卡片盒,把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如果我们的学习不是作为纯粹的知识积累,而是试图建立一个可以收纳信息的理论模型和思维模型框架,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学习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不好用,是因为那种记忆方法,是将信息变成了我们大脑里的一座座小岛,却没有建通向小岛的路。我们想要记住一个新的知识点,最好的办法是把它和我们原来已有的知识网结合起来,把新的信息岛和原有的思维网络联系起来。从哪个点接入呢?在上一步写永久笔记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新的永久笔记和原有的永久笔记的关系,是支持,反对还是拓展了新领域。原有的永久笔记中,哪个和新笔记关联最近,我们就把它当做接入点。纸质卡片需要将两个笔记的链接互相添加上,在软件中,直接复制原有笔记的链接,添加到新笔记的后面,保存,两个笔记下面会同时显示对方的链接。加完链接,新的永久笔记可以放入主卡片盒或者永久笔记系统了。第五步:等待主题自主生长“随着工作的持续发展,这些主题也在自下而上地生长。”很多人写作的时候,习惯从上到下的流程。先选择主题,然后确定论点,再找例子补充。这样的流程可能碰到很多问题,比如不知道选择什么主题。有时候是主题太多无法选择,有时候是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写什么。好不容易确定了主题,选择了一个论点,结果等到去找素材时,发现这个论点不对,或者发现了更感兴趣的方向,重新开始还是硬着头皮继续,都挺令人为难的。如果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就不一样了。我们存下来的永久笔记,都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一个领域内积累的卡片自然越来越多,不用刻意搜集,也可以慢慢集齐一篇文章所有的要素。而且我们每次记永久笔记时,都要思考与原有的笔记的关系,这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领域的卡片之间建立各种奇妙的联系。同一领域的卡片形成集群,不同领域的卡片关联越来越多,主题自然的自下而上生长。如果我们把卡片系统想象成一个珠宝盒,每个卡片都是一个宝石,里面收集的宝石多了,我们既可以把里面所有的珍珠拿出来串成项链,也可以按照某种颜色某种形状选择不同宝石进行组合。就像我自己在使用这种方法写卡片时,每个步骤都写了一个永久笔记,它们自然而然地生长成了一个主题:步骤。第六步:提取卡片主题列大纲“看看哪些还不够,哪些是多余的。”当我们的卡片足够多,选定一个主题写文章时,是要把所有的卡片直接复制变成大纲吗?不,这样容易让我们陷入确认偏差。我们总是倾向于选择我们认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在一起,喜欢看和我们想法一致的文章。这种确认偏差,谁也摆脱不掉,但我们可以减少它。我们可以特地寻找和我们看法不同甚至相反的论点,看看它们是怎么说的,并且适当的加入我们的大纲里。这不仅能减少确认偏差,让我们的看法更全面,也可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因为,同时呈现两种不同的观点,比只阐述一种说法,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第七步及结尾“检查论点中的漏洞,想办法完善或改变论点。”把同一主题的卡片变成大纲后,我们可以用金字塔原则再检测一次大纲的合理性。金字塔原则除了要求文章的结构清晰,更核心的是要保证归纳和演绎的正确性。具体来说,我们的例子要支持我们的论点,文章的推理过程要符合逻辑。下雨了,所以地面湿了,这个关系对,但是因为地面湿了,就说是因为下雨了,显然是不全面的。根据这个原则检测大纲,对卡片进行适当调整,增加一些修辞和过渡,就形成初稿了。这个时候写文章,更像一个拼积木的过程,我们只需要把一块块积木从盒子里取出来,放在它们适合的位置,可能需要转转方向,再在它们周围适当填充一些内容,一个作品就完成了。写完以后过一段时间,清空一下思维惯性,再来修改一下,就可以交稿了。完整的流程从记录灵感开始,写好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然后等待主题自下而上地生长,根据主题提取大纲,再整合笔记形成文章。我的这篇文章,就是按照这个步骤写出来的。自己操作一遍,更深刻体会到卡片笔记写作法的高效,它更符合我们的思维规律,好像我们只要认真把一个个灵感书面记录下来,不用费劲,文章就自己产生了一样。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试。(每张视觉笔记都有视频,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我的视频号观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