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卡片 >> 卡片市场 >> 正文 >> 正文

惠州龙门教师邵伟光17年来每周奔走百余公

来源:卡片 时间:2023/2/20

  跨过小桥、穿过竹林、走过田埂……9月9日上午7时40分,龙门县沙迳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正在晨练,该校英语教师邵伟光已戴上头盔,骑着摩托,准备前往位于7公里外的香溪小学给孩子们上英语课。

  邵伟光是一名走教老师,在过去的17年里,他每周奔走百余公里,辗转在偏远的乡村小学之间,为从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山娃上英语课。17年来,村里的路变了又变,从泥泞小路到水泥村道,邵伟光走教的交通工具换了又换,他骑坏了2辆摩托车,这条“走教”之路却仍在继续……

邵伟光创新方法教孩子记单词。

  17年风雨兼程只因“学生在等我”

  “我原本是个数学老师,教英语是半路出家。”邵伟光告诉记者,年大学毕业后,他便在沙迳高沙小学任职教书。年,惠州所有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而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最稀缺的就是英语老师。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市里从农村小学中选出了一批底子好、能力强的年轻老师,在接受统一培训后上岗担任英语老师,29岁的邵伟光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如此,英语老师还是不够。在高沙小学有了一定英语教学经验后,年,邵伟光被调往沙迳中心小学任教,他的工作就是奔走各个教学点教英语。

  走教之路并不轻松。

  龙华镇沙迳社区位于龙门县中部偏南,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该镇总面积80%。由于山多,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远,增江河两岸的10个教学点围绕着中心小学,不规则地散落在各个方向,最远的教学点离沙迳中心小学有12公里。

  当时,不少教学点周边的道路尚未硬底化,路面坑洼、泥泞、狭窄都是常常要面对的“关卡”。为了能更快到达各个教学点,邵伟光买了一辆摩托车。从此,他风雨兼程骑着摩托车奔走在乡间小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他走教路上的真实写照。

  “老师们都打趣我‘不洗把脸孩子都认不出你是谁’。”邵伟光说。灰头土脸都是小事,冬天,寒风吹得他手脚发麻;有时,雨下得大,增江河涨水,还会遭遇山体滑坡、道路中断等危险境况。

  “怕不能去上课,也怕去了回不了家。”邵伟光说。今年6月,暴雨突袭龙门,邵伟光回家的桥被水淹了,只能去同事家借宿一晚。事实上,在他17年的走教生涯中,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最多的时候邵伟光同时担任3个教学点的英语教学,每周往返上百公里。一路辛苦只因“孩子们在等我”,“我不去他们上不了课。”

  形象教学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bag,包,书包。”在香溪小学上课时,邵伟光边念单词,边走到一名学生的座位前,用一个帅帅的姿势将他的书包挂在背上,这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并纷纷拿起自己的书包展示起来。在热闹的氛围中,“bag”这个单词就被孩子们轻松记住了。

  要让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山里娃学好英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每次上课前,邵伟光总会精心备课。为了让孩子们将单词记得更牢,他还准备了大量教具和课件,如单词卡片、图片等。上课时,他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和实物让课堂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有趣。

  每个教学点每周只有3节英语课,每次上完课,他都会在教学点待到放学再走。“多待一会儿是担心孩子们有疑问时找不到人。”邵伟光说。

  “我跟孩子们说得最多的就是hello。”为了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邵伟光还会主动用英语和孩子们打招呼,说得多了,孩子们就敢开口了,也会主动用英语跟他交流。

  走教17年,邵伟光已经忘了教过多少孩子。他的学生们如蒲公英般搭乘知识的轻风飞向各个地方。

  “17年的走教时光,你觉得值得吗?”邵伟光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提问,而是将眼光投向了办公桌面。第二天是教师节,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小卡片和几枝鲜花。

  邵伟光拿起一枝花递了过来。或许,这就是他的答案。

  文/图惠州日报记者龚妍李松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