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张身份证,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明。“从无到有,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我有幸亲历了身份证变迁的全过程,这份记忆终身难忘。”今年53岁的陈一心,现任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和基层工作总队办公室副主任,对身份证的变迁如数家珍。
“我相信每张身份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这方寸之间背后的变迁,让更多人回味那段历史。”陈一心说,那也是他们这辈人的青春岁月。
陈一心搬出制作第一代身份证时使用的铅字打印机
“靠人工建立起人口信息数据库”
在北京市公安局的档案室里,至今仍摆放着一排排50年代老式的木柜子,这毫不起眼的陈旧的柜子里,按姓氏分门别类存放着余万张人口信息卡片,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90年代,民警在整理人口卡片
陈一心说,如今身份证就如空气和水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实,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人们并没有身份证。公安局通过手写的人口卡片进行人口管理。
那时,只要年满16岁,就需要建立一张人口卡片。为此,市公安局专门从全市调来名字写的最好看的警察,负责填写、保管人口卡。一张张手写的纸质卡片,记录下每位公民的姓名、住址等18项个人信息。
人口登记卡
“这项工作看似简单,但是非常繁琐。每位民警要管理数十万张卡片,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相当于靠一笔一画手写、人工分类建立起庞大的人口信息数据库。信息不仅要真实全面,还要能快速检索查询。”陈一心感慨道。
到了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经济活跃起来,人口流动频繁。不管是走亲探友还是出差,出门没有介绍信,就买不到车票、住不上招待所。可介绍信容易损坏丢失,开具流程繁琐,出台统一的身份证明迫在眉睫。
“中国人从此有了唯一的身份代码”
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
80年代,民警手绘的宣传画呼吁市民领取一代身份证
8月30日晚,文化部宿舍大院里排起了长队,气氛热烈的像过节一般。原来,中国首批居民身份证发放仪式在这里举行,38岁的女高音歌唱家单秀荣成为第一个领取第一代居民身份证的人,当晚还有位市民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中国人从此有了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
年全国首发第一张身份证
年,陈一心毕业后被分到市公安局户籍处居民身份证管理科,负责制作发放身份证,从此和身份证结下了不解之缘。
别看身份证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制作程序繁琐,全部需手工完成,要经过填写、校验、过塑等16道复杂的工序。
民警正在手工制作第一代身份证
“身份证的制作周期是60天,每道工序一天完成多少都有定额。比如今天扩印,那一天要印张左右,如果明天该塑封了,那塑封完张证件才能下班,经常累到腰酸背痛。”每当陈一心提起那段往事,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
陈一心年轻时的工作照
70周年国庆临近,陈一心从单位的陈列柜里翻出一摞当年手写的一代身份证,看了又看;他还找出当年制作身份证的铅字打印字、过塑机,擦去上面厚厚的灰尘。这些“老物件”仿佛带着他穿越时光,回到了80年代。后来为了提高效率,陈一心和他的同事们开始尝试用铅字打印代替手工填写,很快有了打字速度更快的四通打印机,后来又发展到使用、电脑……科技的进步,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
“走到哪里都要记得自己是中国公民”
一代身份证虽然比传统介绍信进步了许多,但也存在着制作工艺繁琐,制作周期长,信息辨识效率低,防伪措施弱等问题。
年5月16日上午,北京市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首发仪式在东城区六十五中学的礼堂内举行。生产工艺更加先进,制作精良、内置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当天,东城区名居民拿到了北京市首批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其中年龄最小的是7岁的赵熙然小朋友,他成为北京市第一位申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未成年人。“坐飞机、住旅馆都要用到身份证的。”赵熙然捧着自己的身份证自豪地说。赵熙然的母亲耿女士当时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为儿子申领身份证是为了让他从小树立公民意识,“走到哪里都记得自己是中国公民”。
7岁的赵熙然领到自己的身份证
“第二代身份证有了质的飞跃。”陈一心说,二代身份证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制作,具备视读和机读两种功能。证件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证件内置防智能芯片。“就算有人伪造,即使能造出‘模样’,也难以复制‘心脏’’。第二代身份证的生产车间,从电脑自动排版到膜打印机、层压冲切机、电写入机,身份证的“出炉”几乎实现了全自动化。“出炉”后,还有专门的分拣机,自动读取证件芯片中的信息,将身份证按设置好的受理点分拣出来。
二代居民身份证制作车间
陈一心兴奋地介绍道,如今一套流水线设备一天能制作出3万张身份证,效率大大提高,办证时间也从过去的60个工作日缩减到现在的10个工作日。
小小身份证迈进互联网+时代
“警察同志,我父亲今年快90岁了,行走不便,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为他补办身份证。”今年9月的一天,一个电话打进了公安局。原来,89岁的童大爷,在医院看病期间不慎将身份证丢失,导致无法办理医保等手续。童大爷行动不便,无法到派出所照相、补办身份证,这着实让他的儿子犯了愁。
得知后,陈一心和属地派出所民警一起专程上门为老人补办身份证。“我们让老人坐在床上,帮他整理衣服、梳头、摆正姿势、拍照,还打开电脑,为老人采集指纹等信息。”只用了几分钟,信息采集和登记工作就完成了,陈一心告诉老人,等证件办理好后会第一时间送到。老人激动地拉着陈一心的手连连致谢,高兴的合不拢嘴。
老人握着陈一心的手连连致谢
而对于陈一心他们来说,像这样的故事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生。近年来,北京市陆续推出多项便民举措,比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残疾人上门办理身份证;每年开学季,去高校集中为大学生办理身份证等等。
不仅如此,北京市公安局还推出了“网上北京市公安局”,市民可以网上预约办理身份证,或者通过部分派出所及社区里的24小时开放设备自助办理身份证。
身份证24小时自助办理机
30多年来,陈一心经手办理的身份证不计其数,他说,薄薄的身份证,在方寸之间,记录了我国社会精细化管理和便民服务的巨大提升,也见证了祖国70年来的发展变迁,还将陪着我们继续迈向新的旅程。
来源:平安北京
(转自:首都网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