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看过、听过不少书,报过几个写作课,但依然写不出一篇能感动自己的文章。
感觉写作课上老师们讲的都有道理,听课时信心满满,恨不得下笔如猛虎。
课上老师讲的无非就是标题要吸引人啦,内容故事要新颖啦,要用热点切入啦、收集素材、拆爆文……
每次报写作课都热情高昂,觉得这次学完一定能大展身手了。
学完后呢,也不想再重听课程,也不想看听课笔记,当时可是多么热情地记下那一字一句的呀。
但感觉都白费力气了,一到写作还是眉头紧锁,无从下笔。
这是为什么呢?
我在苦苦思索这些问题,一天偶然看到《卡片笔记写作法》,光看题目并不能引起我的注意,因为我对这一类方法论的书不太感兴趣。我是带着质疑在2个钟左右阅读完本书电子版的,边看边思考:这卡片笔记法真的能让写作闪闪发光吗?
看完后,我陷入了沉思。随后在书柜里找到一本如字典厚重的黑皮笔记本,里面只记了不到十页,我饶有兴致地看起来,从这些凝练但横七竖八、龙飞凤舞的字句里得到了不少启示。
原来,卡片就是写作的灵感来源,这就是写作的底层逻辑。
这也是《卡片笔记写作法》带给我的启发。
本书出自申克.阿伦斯,他写的是德国著名学者卢曼,卢曼轻松写就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就是用卡片笔记写作法。
事实上,卡片笔记法的受益者并不止卢曼一人,纳博科夫、钱钟书、曹文轩、郑渊洁、姚雪垠等作家,都是卡片写作法的铁粉。
01随时随地涂鸦,记录灵感
培根说:“写下即时的想法。那些不求自得的想法往往最珍贵。”
写出《洛丽塔》轰动20世纪文学界的纳博科夫,他是卡片写作法的狂热爱好者,他的身上常常装满了小卡片,方便随时记录头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许多人物躲在那些卡片里,这就是他写作的秘密。
他曾在采访里,毫不掩饰自己对卡片的偏爱。
BBC电视台(),采访了纳博科夫,问他关于怎样进行写作以及创作方法,纳博科夫是这么回答的:
我现在发现索引卡片真的是进行写作的绝佳纸张,我并不从开头写起,一章接一章地写到结尾。我只是对画面上的空白进行填充,完成我脑海中相当清晰的拼图玩具,这儿取出一块,那儿取出一块,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再拼出———我不知道,也许是喝得醉醺醺的猎手。
获国际安徒生奖的曹文轩,有一个特别朴素记录灵感的“小癖好”——在硬纸板上随手记录写作的想法。
曹老师说自己的很多作品都像是一颗种子发芽的过程受到一句话、一件事的启发逐渐长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他说他在创作《寻找一只鸟》就是一句诗触发了灵感,而记录这些灵感他最喜欢用的是衬衣后面的硬纸板随手写,有时候还专门去商场柜台要一些。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他不管在哪里都会随身带着小本子或小卡片或便利贴,甚至在开车的时候,突然一个灵感闪过,马上让一旁的家人帮忙记录下来。在他家里的冰箱上更是经常贴满了各种写着字的便利贴。
灵感稍纵即逝,不马上记录,便会立刻消失。
我家的“小作家”在小学的时候,每次出去玩都会带上小本子,经常把本子靠在公园的树上或者回家路上的石头、柱子上……随时随地记录着,所以才有在小学时写出一本童话的“奇迹”。有一次她在冲凉,大声喊我过去,让我站在门口听她朗诵刚想到的一首诗并记录下来……
02卡片写作法背后的底层逻辑
《卡片笔记写作法》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不写,就无法思考。
这句话使我深受启发。
我反问道:写了就一定会思考吗?
这可未必。
一般来说,班里笔记记得最认真最详细的,用各种颜色的笔,看起来赏心悦目的笔记,往往这位同学的成绩会很一般。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花在记笔记的形式上太多功夫了,反而忽略了要认真听讲,要听懂。
成绩好的同学,课堂上都会认真听,积极反馈,跟着老师的思路转着脑袋在思考着,他们的笔记往往精练,有时只有草草几个字而已。学霸们却能从这几个记下的字当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真正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也写到,一定要深度思考,而不是摘抄书上的原文,卡片记得越简练越好。正所谓大道至简,少而精。
著有《围城》的钱钟书,他人如其名,一生钟情于书,嗜书如命。
杨绛在《钱钟书手稿序》写道: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做笔记很费时间。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摸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
钱钟书在读书笔记上花这么多时间,绝不是摘抄,而是真正的理解透,并有自己的深度思考,将书中的内容为我所用。
卢曼一生记录了9万多张的卡片,将它们放在各大盒子里,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
看起来,这种卡片工程,非一般人能效仿得来的。
书中也谈到用各种软件APP来记录读书笔记、写作的素材和灵感。
然而,世界上最好的方法往往就是最朴素最原始的,重要的不是更好地记录,而是更好地思考。
顶级作家为什么偏爱使用卡片来写作?卡片写作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写和思考。
将看过的书等信息,将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将想法记录在卡片上,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忘记它们,专注于思考。
等到需要卡片上的资料时,再把它们调取出来,这样就提高了我们写作的效率。
03写在最后
时代在进步,各种线上的APP笔记层出不穷。
卡片写作法,重要的不是用哪种方法,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喜好行动起来。
我们可以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制作卡片。
线上卡片笔记:印象笔记、石墨文档、备忘录等软件记录。
线下卡片笔记:笔记本、活页本、便利贴、明信片、小卡片等等,分类保存,最好用小盒子装起来并贴上标签,就像卢曼的卡片笔记盒。
线上笔记可以联网操作,还有搜索功能,方便快捷。线下笔记可以当收藏,让自己看着只言片语而欣心悦目。
总之,形式不限,可利用一切手边载体记录保存,最要的是要巧用、常思考。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写作,从积累一张张小卡片开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END-
每周一书,不见不散
我是
青梅才隽隽,喜欢请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