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卡片 >> 卡片前景 >> 正文 >> 正文

想要做好知识管理,先从记笔记开始

来源:卡片 时间:2022/8/17

一、这几个笔记陷阱你也遇到过吗?

说到做笔记,人人都会,毕竟我们都是从小学上课开始记笔记一直记到大学出来毕业以后,这种技能大家早就轻车驾熟。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当你在做笔记这件事情上,我想很多人其实到现在都没意识自己做笔记都是错的。你看看是否也中枪了?

01不记笔记

通常这种类型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出来工作有一段时间的社会人士。他们远离应试教育时间很久,在工作中积攒了很多实战经验,对自己记忆和理解有一定的信心。

结果呢?

往往很多社会人士面对职业资格考试,反而拼不过在校学生的考试能力。影响考试因素有很多,其中职场人士对自己盲目的自信也是一种误区。

02没有排版-没有突出重点

我相信很多人也看到过有这种类型的笔记,无论是他们的教科书,还是笔记本,每一页全都是文字,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还特别密,有个知识点不够地方写,就到处画线,这个地方写不下,又画线到别处。反正你是找不到有空白的地方。

这样的笔记会带来什么情况呢?

密密麻麻的既视感,不想再看第二次。复习笔记时,不能一眼看到重点,而且毫无逻辑,又要浪费时间重新再看。效率很低。

03记笔记的执念-不求最好,只求最多

只要经历过高三,笔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类型通常都是属于最勤奋的同学,你可以看到他的笔记内容十分丰富,有听课笔记,教材辅导笔记,错题笔记,……

这样的笔记会带来什么情况呢?

可能会因为在后期整合笔记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精力顾不上,结果到最后自我放弃了。

04大段抄书-笔记没用论

这种情况在学生党或者做读书笔记里面更为常见,那就是大段抄书。

很多人都觉得课本上的一个字都有它存在的必要,加上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很差,本来想要偷懒,但想到自己表达的意思没有书本中表达地更好,也只能一字不漏的照搬课本。

这样会导致什么情况呢?

进度缓慢,记笔记跟抄书没啥区别。复习笔记还不如看书更好。做了笔记等于白做笔记。

05完美主义作祟

有些同学会特别纠结细节部分:我该留多少空白呢?怎么构思结构会更清晰呢?重点要怎么标注才引人注目呢?理科笔记和错题要如何安排?图像和文字的位置如何安排?补充的内容没有地方放了怎么办?……

突然你会发现,记笔记要求太多了,你要学习如何绘画,如何学习一手好字,学习如何颜色与字体搭配,……

这样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

形式主义,本末倒置

为了追求美,导致形式主义,比如本来你可以畅所欲言,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又比如很多时候,因为思维的活跃,结果写字的速度跟不上思维的脚步,为了保持笔记的工整度,你不得不慢慢写,好多时候,灵感也就消失不见了。

说到这里,大家都会发现一个现象:明明我花了很多时间记笔记,但其实根本没记住多少。

在我们抄了十几二十几年的笔记,我们是不是都或多或少不可避免遇到过这种类似的情况或者坑呢?翻看你自己做的密密麻麻的笔记,还有些同学还会为画思维导图,按道理来说,记笔记会很好的辅助我们学习,可现实没能发挥它的作用,究竟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而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跟澄清的误区:笔记记的多不等于笔记记的好。只知道盲目的抄写,做一个教材的搬运工是最低效的笔记,对我们的学习也没什么帮助,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做出一份好的笔记呢?

要解决如何记笔记,我们得先知道为什么要记笔记。因为相同的问题,不同的缘由,必然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只有弄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记笔记从源头上来撬动你对笔记的认知以外,我们还得知道什么时候记笔记,记笔记记得又是什么,以及我们到底该怎么记。从这几方面入手才是记笔记的正确姿势。

二、为什么要记笔记呢?

1.解决问题

首先,无论是阅读还是记笔记,都是围绕着学习去服务,但我们往深处去想想,你学习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大部分人的学习途径都是通过请教身边的同事、朋友或者上网搜索,再不行就是付费购买课程,我们都需要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把他们的经验记录下来指导我们的问题。

2.记忆不可靠

(1)峰终定律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1.小时候看动画总是到了高潮部分爸爸妈妈就要我们关电视。

2.初恋女/男友在心里就像是张爱玲笔下的一朵白玫瑰。

3.别人的老婆比自己的老婆更好看也更贤惠。

……

相信大部分人都体验其实你只是受到了一个叫“峰终定律”的影响。

“峰终定律”是诺贝尔得奖主Daniel.Kahneman所提出来的,是指:人们对于某一段经历的记忆,只会记得高峰和结束时的感觉,即“峰值”和“终值”的体验。

举个例子,我们看一场电影,最开始的时候一直是在做铺垫,比如叙述主角的经历或者故事的推进,在中间有一波小高潮很吸引人,在电影精彩的收尾,往往都会留下一些让你意犹未尽的内容。这样的电影往往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几个导演为你营造的那几个点,而这就是峰终定律。

(2)认知失调

我们都知道自律的人生会过得有多好,比如坚持每天阅读、写作、运动,这些都是会带来复利的好习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有过类似情况:

好多次坐到书桌前信心满满告诉自己今天看完30页,结果没多久就开始打瞌睡;一写作就非得要求能够行云流水,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结果憋了一下午就写了一个开头,到最后还是对开头很不满意;运动则是要求自己做完多少组深蹲才休息,……

一天下来再来回看这些Plan,只完成了P,因为lan。于是我就对自己说:我知道阅读、写作、运动习惯是好,但今天没完成好像也没什么损失,再说了今天看了也没看见有多大的收益啊。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认知失调”,当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不一致时,我们往往会扭曲我们的想法,使之符合我们的认知,从而减少

“失调”带来的不舒服。

所以我们以为我们记得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并不总是靠谱,有时会让我们相信一个并不存在的的“事实”。而且事情的时间间隔越久,我们就越容易对自己当初的行为动机和想法朝着自己的意愿进行解读。

而这,就会导致我们重新去解读过去的经验时,就不可避免会篡改事情的真相。

3.笔记的核心是帮助你思考

小学语文课上《背影》,作者是朱自清,写得一篇回忆性散文。到现在我还记得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爬下时的背影的场景。

年幼时的我,并不能体会到文章的深意和精华所在,只是片面的认识到父亲给他买橘子罢了。在我那个年纪,没有类似的经验,又怎能体验的到父爱的伟大呢?

当自己亲身经历过挫折和不如意的时候,我才能体会到《背影》的所传达出来的情感。这说明了什么呢?当只有知识与你内在的情感、思维和体验相印证的时候,你才体会到知识有用的时刻。

同理,在做笔记的时候,无论我们抄的再好,再工整,这些都是别人的经验,属于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在实践中去思考、慢慢的消化和吸收,知识转换为你的经验的时候,这种笔记才会真正起效。

所以记笔记不只是记录,笔记和你内在的思维产生联系才是笔记的意义之所在。

4.透过现象挖掘背后的规律

在一秒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教父》

很多时候,我们做完一件事情,并不会立刻出现答案告诉你做的是否对还是错,尤其是有些事情跨越的时间幅度越大,而通过记笔记跟踪记录,我们就有可能让自己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何帆在年为此给自己立下Flag,要用30年的时间,去记录中国那些正在发生的变化。当一个人用这种长期主义去看待事情,才能够让不那么清晰的规律线索逐渐清晰明了;他用一年的时间,走访大江南北,看看支撑我们中国经济走到今天的基本盘到底是什么?在这个基本盘上,我们又该怎么行动?

三、如何高效记笔记

1)工作笔记

随着互联网全面深入我们的各个方面,获取信息非常方便,也有很多刷新了我们的认知,比如工龄越长,未必一个人的能力越强,现在95后,00后这些后浪的能力不容小觑,年纪轻轻,在好些年的时候红爆全网的李叫兽,就已经赛过好多职场上的老司机们,实现弯道超车。

这就产生了疑问,有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重复着昨天,而有些人进步飞快,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向优秀的人学习,加速自己的成长。

进到公司先找到你那个工作岗位最厉害的人,利用比较优势,然后暗地里观察他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比较优势”是经济学学术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小何在PPT设计能力是大家公认的高手,按道理来说由他来制作这次的PPT视觉化呈现效果会更好,但是他选择了你来做,你在这件事情上就拥有了比较优势,为什么他不做呢?因为他可以省下时间的时间做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比如他出去演讲宣传他的制作PPT能力,其实对你对他你俩都划算。

根据刻意练习原则,首先找到一个好的老师,也就是你优秀的同事,你已经有靠近他共事的机会,然后就是专注于投入,但是问题来了,有些人他就是不愿意教你,或者是没时间跟你说太多,我们难道就真的一点办法就没有了吗?

别急,办法肯定是有的。在平时工作中,你和同事的每一次谈话,交流、任务布置、甚至在遇到问题时微妙的细节反应,都可以是学习的对象。这些虽小,但积少成多,几个月下来,你也能积累出好几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但是想要更深层次挖掘并成为体系的工作经验,那么我们这时就需要我们的工作日志来帮助。一份好的笔记就可以让你在众人之中快速进步从而脱颖而出。

工作笔记的工具有2种,一个是5Q笔记法,另一个是空雨伞笔记法。主要的特点是需要我们处理大量的信息,比如开会、演讲、每日工作日志等。

5Q笔记法:它适用的场景是开会时做的笔记。

Q1:你觉得对方即将要讲的内容会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讨论?

通过会议讨论的议题,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我是这次的演讲人,我会如何讨论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可以分为几大方面来讲。通过提前预判,把你想到的都写上去。等到会议结束整理这次笔记之后,你就能比较出大家思路之间的差别。并把他讲的好的地方用红色标注起来,并写明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Q2:你能把对方讲解的逻辑梳理一遍吗?

通过会议做的笔记,我们大概知道了这次会议讲了些什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尝试着整理出演讲者讲的内容点与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为什么这么讲,试图还原演讲者的思维路径。

Q3:对于这次讨论中,我的疑惑和启发都有哪些?

l对方讲的内容我有疑问吗?他的想法有什么局限性吗?有哪些观点给自己很大启发?

l在讨论中,我还联想到了哪些相关的案例和经验?

……

灵光乍现的启发点,疑问点,要及时记录下来,之后再花时间加工分析。

Q4:对方的做法,想法或者给我的启发,可以提炼为哪些思维模型?

通过这些启发点继续追问:

这次会议主要解决了几大问题?你的问题是什么?其中里面有没有解决到你的问题?

这个办法为什么能解决到你的问题?你为什么没想到?为什么他就能想到?

你工作中还有出现类似的问题吗?这些办法能适用到你工作的其他事情吗?如果能,是因为它的前提假设是什么?如果不能,又是什么?

针对这次的主题会议,你琢磨出最大的经验是什么。能否试着自己讲述一遍,然后制定一份流程清单,以便下次碰到套用模板。

通过这些问题,把我们内在的思维隐性知识展示出来,成为显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把获得的新启发点与自己过去学习过的其他原理联系起来,用新原理解释旧道理,我相信你会比在场的任何一个人都更深刻的理解这次的会议。

Q5:这次讨论中给我的启发,哪些是可以立刻变成下一步的行动?我如何把他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

启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想法中,还要变成Todolist行动计划表里,改变自己的工作。

5Q笔记法的核心原理是,用是什么的问题来搞清楚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再用为什么的问题来弄明白问题背后的逻辑关系帮助你达到理解的层次;最后怎么办的问题能够让你思考这些方法为什么有用?让你未来可以活学活用。而等这些问题都问完,你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空·雨·伞·笔记法它适用的场景是工作平日里遇到的问题。

空雨伞笔记法就是用一页纸分成三个部分,从左到右依次是事实区、解释区和行动区。它们之间的比例是1:2:1。

为什么叫空雨伞笔记法呢?比如你准备出门了,看看外面的天气,天上乌云密布,就是你看见的基本事实。为什么会乌云密布呢?估计要下雨了,下雨就是解释,因为要下雨,我现在出门要带雨伞,带伞就是行动。

空雨伞笔记法

空:天空乌云密布,天色灰暗。这是目前的你观察到的事实状况,也就是是什么(what)。可以采用4W模式,就是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是用what。这里全都是记录,是事实,不是感受。

在这里,先考考大家,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感受?

不知细心的朋友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呢?

事实一般是不带有人的主观色彩,基于科学依据,而感受是人的内在感觉,它更多的表达的是我们的情绪,还有对人的一种贴标签。

我们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带有主观色彩眼镜去看待事情,而是要以一个监控器身份忠实的录像,对整个事件的从开始到发生最后到结束,都要做到客观公正。

雨:感觉好像要下雨了。对现实状况的解读,是你的主观判断和推理。你看到天空乌云密布,你预感将会下一场大雨,这个大雨就是基于你观察到的事实,做出了要下雨的判断。

伞:带伞出门。根据解读,你采取什么行动。因为快要下雨,我必须得带伞,不然我就会淋湿。

空雨伞这三个区域分别对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现实生活中,我们最应该需要训练的思维是『为什么』。因为『为什么』既是对『是什么』的层层剖析,也是为『怎么办』寻找出口,这也是『为什么』的重要性之所在。

能问出『为什么』已经说明了我们提出了一个细致的恰当的值得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而对于『为什么』的回答,则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于『怎么办』的选择。

说到提问,我们首先得学会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

什么是有效的问题?

任何问题都包含三种成分。

第一个成分:目标。也就是想要达到的最终状态是什么?

第二个成分:现况。现在已经知道的信息都有什么。

第三个成分:策略。接近或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步骤和行动。

一个有效的被定义的很好的问题,就是这三个部分都十分清晰完整。有明确的目标,有清晰准确的现况分析,有很清楚的方向感和路径规划,而我们通常遇到的问题,都是还没有被定义好的模糊问题。因此让问题有效,就是要把它界定的更加详细具体。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那就是千万不要轻松地给自己一个答案,你要始终记得你最终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马上得到一个答案。

在这里我们可以采用5WHY分析法。也称为“5问法”,是当出现一个问题的时候,连续追问5个为什么,以探究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找出真正的解决办法。这里的5并不是一定要问5个为什么,我们的最终目得是找到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

其次,我们还得注意问题也是分3个层面:信息层面,逻辑层面和假设层面。

这个问题,我已经在这篇文章已经叙述过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这篇文章《干掉平庸的自己,你只需坚持1种方法》

干掉平庸的自己,你只需坚持1种方法

2)读书笔记

5R笔记法它的场景是需要应试教育或者是参加职业技能考试的高效笔记的科学方法。

5R笔记法,可以细分成5个步骤,是非常科学的记笔记和学习方法。

·记录(Record):将课堂知识点或者错题记入笔记栏,

·简化(Reduce):根据右侧知识点进行一个提炼,我称左边为提炼区,可以做完右侧笔记栏的同时进行课堂上左侧的提炼,也可以在做完全部笔记再来提炼,

·背诵(Recite):把右侧的笔记栏遮住,通过左侧的提炼区的关键字提示能够复述一遍,达到逻辑自洽。

·思考(Reflect):在最下面是思考区,也就是能把知识融会贯通的一个地方,把你整堂课下来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概括总结,

·复习(Review):在复习的时候,可以通过查看思考区和提炼区,检查自己对该内容的掌握程度,决定是否需要重新回顾和温习。

图示是5R笔记法的纸质笔记模板。

再来说说究竟每个区具体该怎么做。

检索区:这章节的主题+认知的层次/知识的分类+难易程度(星星作为标注)

笔记区:具体的知识点

线索区:就是对右侧笔记进行提炼出关键词与内在的逻辑关系。

总结区:把这节课你认为的难点、疑点、重点做好分类并总结归纳。

Tips: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我们从两个维度明确学习目标。

1.知识的分类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事实性知识一般由特定含义的符号、各个领域的术语、还有事件的具体细节等等,这些都属于事实性知识。比如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线,亚当·斯密被世人成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如果说事实性知识好比砖头,那么概念性知识就是在砖头之间抹上水泥形成的墙。概念性知识就是建立在特定的事实性知识之上的概念。概念性知识包括结构、分类和原理。

举个例子。一年有4个季度,分别由春、夏、秋和冬组成的。这个是结构。中国现代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这个是分类。

由于在地球的公转和地球倾斜的角度情况下,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限南北扫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顺序交替的现象。这就是原理。

程序性知识就是技能、算法和使用准则。比如我们常见的写作、快速阅读、跑步、游泳等等,这类的特点就是实践才是王道。

程序性知识又是由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构成的,就好像你有了一本如何写作的书籍,你有了书之后就要自己去练习写作,通过实践把它转换为属于你自己的程序,这样一来,你才真正能够拥有写作这项技能。

元认知知识,就是超远认知的知识。比如你不光要知道每种笔记本的具体使用技巧,你还得知道什么时候使用不同笔记本。我们常见的反思性/复盘笔记、日/周/月/年计划表都属于元认知知识,它就像一个包工头时刻监视现在的施工方向有没有问题,并且能够按照图纸和进度调整工作。

2.认知的层次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我们应试教育只需要应用这个层次即可。

n九宫格读书笔记法+RIA便签表格读书笔记法

它适用的场景是纸质/电子版本的读书笔记,

九宫格笔记法是从通过9个关键词掌握一本书。

RIA便签表格是从局部具体的知识来掌握单个知识。

两者相互搭配使用更高效吸收知识点。

九宫格笔记法变形法1九宫格笔记法变形法2九宫格笔记法

图示为九宫格读书笔记法

九宫格笔记其实它背后符合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它的基本结构式: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第一步:填写书名,也就是你这次的阅读主题,对应的是金字塔塔尖的中心思想。

第二步:明确阅读目的,提出3个问题。可以在看完书的封面、序言、附录、后记这些看完之后,提出你自己最感兴趣,能立刻解决你问题的三个问题。最经典的就是2W1H,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和how(怎么办)。这个对应的就是三个分论点。

第三步:带着问题找答案。阅读过程中,第一遍我们先粗读,囫囵吞枣,不要纠结细节,你看到比较好的可以做个笔记标记,然后第二遍,带着你的问题找答案。把图中的九宫格填满。这个对应的是金字塔的结论先行、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注意:

1、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放弃完美主义的心态,只要与你的问题不相关,我们就不记。

2、在九宫格填写关键词与关键句内在逻辑。也就是关键词(知识点)+知识的内在逻辑(线性关系、对比关系、层级关系)。书中有插图和表格,直接为我所用。

3、线性关系可以用箭头表示,关系是因果、作用、影响、时间、先后顺序等;

对比关系可以用图标表示,关系是异同、优劣、评价等;

层级关系可以用树状图表示,关系是结构层次的高级低级、概念包含大小关系。

第四步:填写AHA和TODO。

AHA就是这本书里最能概括这本书的金句,比如会产生共鸣、或者有醍醐灌顶的启发的句子,也可以用-字左右的短书评描述下。这样的好处是在你日后分享这本书给别人的时候,让人瞬间明白此书的意义,为你的分享锦上添花。

TODO就是行动或者改变。你读完一本书不是目的,而是去对于书本上的方法去实践,去养成书中说的习惯,突破一项思维定式,经过刻意练习,有结果的习惯才算是达到我们的目的。

RIA便签纸表格-读书笔记法(纸质/电子模板)

RIA便签读书笔记法PS:(可适用纸质、在电脑上除了工具不需要之外,笔记的内涵同样适用)

工具:

1、三种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掌心大小

2、3支不同颜色的笔

重点:红色(包括基本概念、醍醐灌顶词语、句子)

好词好句:绿色、疑点:黄色

3、指示标签:规定不同颜色用途

便签纸使用方法:

第一个便签纸(I):

第二个便签纸A1:

第三个便签纸A2

具体详细内容可参照RIA便签纸表格-读书笔记法来操作

知识小卡片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是提纲+关键词结合体。

形式特征是:图形、线条、色彩。

内容特征是:以主题为起点,主题可以是概念、问题、想法、事物……

优点是:

形式有助于记忆,其内容能理解知识体系,

真相是:

思维导图它的侧重点不是导图,而是思维。所以你画成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维的底层联系。

p.s:我相信思维导图已经被很多优秀的大咖都说的很透彻了,我也没必要再细说,但是我在这里再一次废话要告诉大家的是:任何工具都是替代不了目的,目的是什么,你用思维导图是把知识点融入到你的记忆中去,更重要的是学会知识的迁移。

知识的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近迁移,另一种是远迁移。

举个例子,比如今天你学习了如何做5Q笔记法,你就会去运用到你解决开会如何做记笔记问题当中去,这就是近迁移;

远迁移是什么呢?远迁移就是你把如何做笔记的理念迁移到你需要处理大量信息的时候,你会结合着5R,5Q的方法融会贯通,根据不同的场景把不同笔记模板变换着花样去运用,直至信手拈来,你自己都没察觉到自己不需思考都能轻车驾熟。

反思性笔记反思性笔记是记录生活和工作来见证自己的成长。长期使用反思性笔记,你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偏好的学习方式,会锻炼自己的分类思维,梳理内容的逻辑和意识。你还可以提高信息的输入率,最后做事的时候更能集中精力。

在我们前面提到知识的分类就有元认知知识,反思性笔记就属于元认知知识,反思性笔记在我眼里它更多的属于复盘。

什么是复盘,就是在头脑中对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它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找出原因,找出规律,从而指导我们解决问题,帮助我们提升能力。对于复盘来说,回顾、反思、探究、提升,一个都不能少。

复盘至关重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事情,要认真,不给自己留任何情面的把这事想清楚,把事情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谋定而后动了。

---柳传志

关于如何复盘,我之前也有专门的一篇文章讲述过,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看我这篇文章《干掉平庸的自己,你只需坚持1种方法》

反思性笔记模板1:(以学习/工作目标:年/月/周/日计划相结合,如果是长期目标,那么就以年目标,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分配到你的月计划,月计划再细分到周,最小单位是天,其中拆解到天是最重要的)

我举一个月计划与天计划相结合的案例,模板可以参照这个。

时间:XXXX-XXXX

工作目标:复盘式写作

预计完成时间:1个月

实际完成时间:1天,,完成率(1/30)%。

工作目标拆解:

目标A:XXXXX(怎样进行复盘式写作)

目标B:XXXXX(如何复盘文章结构化写作)

目标C:XXXXX(如何讲出一个感人的故事)

目标D:XXXXX(如何造金句)

目标E:XXXXX(如何复盘知识点)

……

p.s.其实这里的ABCDE都是复盘式写作的一个整体框架。你需要有对复盘式写作有一个整体认识。如果前期刚开始想不到那么多,你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添加上去。

今日内容:E(如何复盘知识点)

一、计划

1)XXX(搭建框架)

2)XXX(完善知识点)

3)XXX(复盘形成知识库)

4)XXX(复盘形成素材库)

二、记录:(如实记录过程)

1)我是怎么做的:

今天我在搭建框架中遇到了哪些阻力:XXXX

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阻力,原因有以下几点:XXXX

2)我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我认为搭建框架是一种全局观念,以更高的层级来认识写作,就好比你知道你这节课有一个大纲,你对这节课有个整体的把握,你会知道你知道哪些,不知道哪些,从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效率的听课。而你连这节课都不知道上什么,那么你学到的知识都不过是散乱的知识砖头,是建立不起别墅,那么对应到写作也是如此。

3)我对自己做过的事情有什么感受想法?

优点是:

我对自己的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是我意料之内,我可以通过什么渠道或者办法去解决,而有些阻力又是我没想到的,为什么我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样我对我写作有个整体把控,而不是陷于焦虑状态。

做的好地方是什么?

我知道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每天这么做的目的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做的好?

因为写作让我明白很多之前我不明白的事情,而且我在其中获得一种成长,我愿为写作一直坚持下去。但是不一定要发表,但我一定不能放弃写作,阅读是我喜欢的事情。

缺点是:

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我出现写作与学习时间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主观因素:XXX

客观因素:XXX

三、打算怎么办?

1.XX(针对主观因素采取的措施)

2.XX(针对客观因素采取的措施)

为什么要这样做?

1.XX

2.XX

3.XX

晨间日记

在所有笔记完成之后,还有两个要注意的要点,一个是要将笔记数据化,另一个是要多复习和整理笔记。这两点会帮助你事半功倍的用好笔记。

印象笔记这个版块我以后会继续讲,对于很多人来说,纸质笔记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纸质的携带、容易不见、存储等相关问题。而电子笔记都能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包涵。这个坑我会补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