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卡片 >> 卡片发展 >> 正文 >> 正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来源:卡片 时间:2022/8/24

第一单元:

.第1课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蒜、醋”等生字。

2.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3.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独特韵味。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蒜、醋”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厘清层次,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这里有一首《春节童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2.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感受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3.检查生字书写情况。

4.理解词语。

三、理清顺序,体会详略

1.默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喜庆、隆重等)

2.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3.作者围绕着北京的春节写了很多民风民俗,那作者对哪些部分进行了详细描写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四、走进腊八,感受风俗

1.师: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这时候迎来了第一个好日子,也就是——腊八。同学们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这几个自然段,看看作者详细描写了腊八这天的什么事情,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作一些批注,然后和大家交流。

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并指导朗读。

3.学生汇报。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及课文的写作顺序。在这么多习俗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年前的习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交流过年的习俗。

2.布置作业,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1北京的春节

老舍

时间顺序有详有略

蒜醋饺摊拌眨宵

燃贩彼贺轿骆驼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味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隆重。

2.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指名读词语。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二、精读引路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找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除夕真热闹”)

2.老舍先生说“除夕真热闹”,他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除夕的热闹?

3.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人们对除夕的重视?

4.师:同学们,除夕夜你们会做什么?

5.指导朗读,读出除夕的热闹。

三、合作学习

1.明确任务:除夕过完了,终于迎来了新的一年。课文中描写初一和其他日子的部分需要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去体会。

2.小结学习方法:我们在学习描写除夕的这部分时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找中心句,围绕中心句理解如何详细描写重点部分)

3.合作学习第9~13自然段,圈画出体现热闹的部分,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学生汇报。

四、体会详略

思考:北京春节前后这么多事情,作者为什么只详细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的事情,对其他部分进行略写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五、品味语言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体会语言的特点。

2.小结:老舍的语言有着浓浓的“京味儿”,因为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而且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所以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受到语言中的北京韵味。

六、阅读拓展

快速浏览“阅读链接”中斯妤对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和老舍笔下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1北京的春节

腊  八  丰  富

除  夕  忙  碌

三个高潮热闹

初  一  悠  闲

元宵节  赏花灯

第2课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3.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4.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体会民俗之美。

重点、难点

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2.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难点: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3.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一、读题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及时正音,并结合课文讲解词义。

3.学生自学生字。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交流汇报。

3.理清课文脉络。

4.说自己的感受。

5.这香甜的腊八粥馋住了哪些人?

6.齐读第1自然段,读出腊八粥的香甜、迷人,读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四、再读课文,探究“等粥”

1.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的?画出相关语句,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画出的句子,思考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五、再读课文,总结升华

1.师:妈妈给八儿吃了一枚大枣,总算暂时堵住了他的小馋嘴。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2.师:假如你就是八儿,当你看到母亲的身影在灶前忙碌,当你面对这一大锅香气扑鼻的腊八粥,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板书设计

2腊八粥

迫不及待

苦苦等待

妙极了

惊异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2.从喝腊八粥这一习俗中感受民俗之美。

一、复习导入

1.学生默写词语,教师订正。

2.师: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说说八儿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师:八儿最后喝到粥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

二、学习“喝粥”部分

1.腊八粥熬好了,这碗粥味道如何呢?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2.阅读第18~19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粥的美味的?

3.小结:虽然作者没有正面写吃粥的动作,但是从以上词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这腊八粥十分美味。

4.提问:为什么作者不详写吃的过程?

三、写法点拨

1.师: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2.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四、“印象”腊八粥

五、作者介绍

板书设计

2腊八粥

等粥  (详写)  详略得当

喝粥  (略写)  描写细腻

第3课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侯、章”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

4.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了解诗中介绍的传统习俗,感受民风民俗。

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借助注释等方法来感知古诗大意。2.拓展延伸,阅读关于节日的其他诗词,感受传统习俗。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寒食》。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了解寒食节的习俗,积累其他关于寒食节的古诗词。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揭示课题,了解“寒食”

1.板书课题。

三、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介绍作者

四、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古诗,学生思考诗意。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

3.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五、反复诵读,领悟诗情

七、延伸拓展,推荐阅读

板书设计

寒 食

风景 飞花 东风 御柳斜

风俗 日暮 传蜡烛 五侯家 家家禁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结合古诗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中介绍的传统习俗,感受民风民俗。

一、回顾古诗,激发兴趣

二、初读古诗,认识节日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四、品读古诗,体会情感

(一)学习《迢迢牵牛星》

(二)学习《十五夜望月》

五、回顾本课,总结提升

师:这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

(《寒食》写了寒食节禁火的习俗;《迢迢牵牛星》介绍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讲了七夕节的由来;《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

六、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师:你们还知道哪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2.师:选择本课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想象,并为它配上合适的图画。

板书设计

3古诗三首

迢迢牵牛星   七夕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

                 

叠词     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

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      望月怀远

         思亲之情

4藏戏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感受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体会藏文化的魅力。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难点感受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体会藏文化的魅力。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感受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体会藏文化的魅力。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二、明确任务,读准字词

1.默读“阅读提示”,看看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什么要求。

2.检查预习情况,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藏戏的。

四、合作学习,了解特点

五、了解特点,感受魅力

1.小组合作探讨:藏戏与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交流讨论。

3.交流搜集到的藏戏资料。

4.有感情地朗读第8~18自然段,感受藏戏独特的魅力。

六、品味语言,体会写法

七、课堂延展

了解其他剧种的形成过程及特色。

板书设计

4*藏 戏

形成——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

特色——戴着面具演出

     没有舞台

     演出时间长

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2.通过查阅资料或采访他人,深入了解这种风俗。

3.尝试运用本组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做到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难点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2.通过查阅资料或采访他人,深入了解这种风俗。

3.运用本组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做到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体验故土乡情。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二、阅读观察,交流讨论

1.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这是什么节日?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2.交流家乡的风俗。

3.读一读习作要求。

4.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讨论交流写法。

三、指导方法,描写风俗

四、学习范文

五、学生习作

六、修改作文

“诗文不厌改,佳作出苦心。”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作文写好后一定要进行修改,这样才能让文章更通顺、更精彩。(提示:要从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描写顺序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语句是否优美等方面进行修改)

板书设计

习作:家乡的风俗

角度    要求

介绍风俗    抓住重点

亲身经历    写出特点

         表达看法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感受丰富的语言表达。

2.交流本单元课文写法,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3.掌握行楷的书写技巧,提高书写速度。

4.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5.积累古诗《长歌行》。

重点、难点

重点交流详略得当的好处。

难点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对话法、点拨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法准备

多媒体课件、行楷书法作品、学生课前搜集与习俗有关的诗词。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丰富的语言表达。

2.交流本单元课文写法,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3.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交流平台

1.师: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想想《北京的春节》一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2.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3.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4.师:本单元的其他课文是否也是如此呢?

5.小结:我们在阅读文章时,通过分析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就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同样,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如此。

二、词句段运用

(一)体会句子特点

(二)体会习俗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用“词句段运用”中的加点部分写一句话,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详写——重点

略写——非重点

习俗的寓意

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行楷的书写技巧,提高书写速度。

2.积累古诗《长歌行》。

一、交流积累,导入新课

交流搜集的寓意吉祥的习俗。

二、学习行楷的书写

1.展示楷书和行楷的硬笔书法作品,说说有什么不同。

楷书笔画讲究工整;行楷线条追求流畅、明快之感。

2.介绍行楷。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书上的行楷作品,读一读。

4.观察书上的行楷作品,照着写一写。

指导行楷书写要点:

三、学习“日积月累”

1.揭示诗题——《长歌行》。

2.介绍诗歌出处及体裁。

3.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指导朗读。

4.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交流讨论。

5.师:通过学习这首诗,你们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诗人从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这种感受吗?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7.教师请一名同学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8.《长歌行》是一首经久流传的劝诫诗。诗中的哪句话是对人们的劝诫?

9.教师小结:《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的葵花说起,再用江河奔流到大海来比喻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借此劝告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努力拼搏,不要等到老了以后才后悔。

10.背诵古诗,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四、总结延伸

找找其他关于珍惜时光的名言或诗句,读一读。

板书设计

行楷的书写

变长为短,缩短行笔量度。

变多为少,连写相邻笔画。

变繁为简,引用草意写法。

变慢为捷,调整书写笔顺。

长歌行

汉乐府

珍惜时间

第二单元:

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教学目标

1.会写“惧、凄”等生字。

2.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就课文中的主人公和精彩情节,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4.         (人物)

流落荒岛       鲁滨逊

建房定居       “星期五”

畜牧种植       英国船长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就节选中的主人公和精彩情节,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   语言、动作、神态   立体、多角度

语言:夸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比较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运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感受其不同之处。

2.熟读、理解并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养成积累的习惯。

一、回顾旧知

二、词句段运用二,对比阅读

1.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同一场景的三种不同译本片段。

2.同桌交流,分享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

4.集中读这三个句子,你喜欢长句子还是短句子?为什么?

三、学习“日积月累”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佳句。

2.老师领读,学生齐读。

3.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佳句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教师总结。

这些句子主要表达的是一些对于读书的看法和处世之道,例如凡事要立足实践,学习要勤奋努力,做人要谦虚不自满等。

5.背一背。

五、课堂拓展

读一读《增广贤文》中的其他佳句。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第三单元:

第8课匆匆

教学目标

1.会写“藏、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的,感悟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流逝的匆匆,从而珍惜时间。

4.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用修辞表达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研究课文是怎样通过一连串的发问来表达情感的。

难点仿照第4自然段表达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藏、蒸”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研究课文是怎样通过一连串的发问来表达情感的。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品析词句

1.板书课题,引出主题。

2.读课文,找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提出问题,明确要求:《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时间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却能写得如此感人?文中对时间的哪些描写让你有了感触?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作好批注,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

4.走进课文,感受特点。

三、学习字词,规范书写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指导生字的书写。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8 匆匆

朱自清

一去不复返

时间   惋惜

来去匆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内心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的。

2.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仿写课文段落,感悟作者将文章写得细腻感人的奥秘。

一、复习导入,温习旧知

1.复习生字词。

2.课文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二、品读文句,体会感情

1.师: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请你们找一找,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并谈谈这样表达的好处。

2.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理由。

3.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感人呢?请大家说一说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三、小组合作,运用写法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小组交流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

2.仿照作者的句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感悟。

3.各小组交流讨论,然后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老师在听学生交流时对语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修改。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8 匆匆

比喻

时光匆匆   反问   表达情感

拟人

排比

第9课那个星期天

教学目标

1.会写“媚、耽”等生字。

2.默读课文,梳理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变化。

3.朗读课文中具体细致的叙述,感受作者对情感的表达,并学习如何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

4.和《匆匆》进行对比阅读,总结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方式上的异同。

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的感受的。

难点和《匆匆》进行对比阅读,总结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方式上的异同。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媚、耽”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概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过渡: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读准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分段并概括段意。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9 那个星期天

希望激动焦急兴奋委屈急切失望委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2.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学习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3.和《匆匆》进行对比阅读,总结两篇文章在表达情感方式上的异同。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生字词,教师抽读生字。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细致的叙述,边读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并思考作者是怎样真实自然地表达“我”的内心感受的。

2.小组交流,并说说理由。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析《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那个星期天》一文间接抒情,描述了“我”一天的心情变化,作者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和景物当中,在叙述中自然地流露感情,如课文的第6自然段描写周围的环境时,“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我”当时内心的失望和难过。而课文的第4自然段中,等待母亲回来时,通过运用动作描写,写“跳房子”“看着白云走”等举动,写出了“我”焦急又兴奋的心情。

2.小练笔。

师: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运用本课所学到的写作手法,从“走在校园中”和“奔跑在操场上”这两个情境中选择一个,自选描写心情“好”或者“不好”的状态下所见的景物,体会“融情于景”写法的好处。

板书设计

9 那个星期天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情感变化

语言描写

寓情于景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梳理归纳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2.通过“初试身手”,学会表现同一环境里的不同心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去。

重点、难点

重点回顾本单元课文中,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难点选择一个情境,写出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要求自然真实。

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写文章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来把自己学到的方法进行总结,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来。

二、初试身手

(一)说一说

1.学生阅读四段材料,比较两种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人在不同的心情状态下,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心情好的时候,感觉看到的都是积极阳光的景物。心情不好的时候,感觉看到的都是阴郁暗沉的景物。

3.全班交流,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

(二)写一写

1.阅读题目要求,选择一至两个自己比较熟悉的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2.小组讨论,在四个情境“走在小巷里”“奔跑在田野上”“弹琴”“钓鱼”中,你在两种不同的心情状态下,分别有怎样的感受,与组内成员说说。

(1)在心情“好”和“不好”的情况下,想象在特定的情境下分别会看到什么事物。

(2)引导自然的表达情感,选择熟悉的事物谈谈自己的感受,让情感自然而然地抒发。

3.全班交流,厘清思路。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情境,写出两种心情下的不同情境的变化。

(2)直接抒情,可以采用内心独白或借助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间接抒情,将情感与具体的人、事物相结合,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写出真情实感。

(4)写作中,可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更好地表达情感。

4.学生试着改写。教师巡回指导。

5.精选一两篇练笔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三、课堂小结

师:在写文章时表达感情并不难,我们可以直接抒情,借助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排比,设问等等;也可以间接抒情,借助景、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利用多种描写手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直接抒情

表达情感的方式{间接抒情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教学目标

1.选择合适的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写作手法,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合适的材料,把事情写具体,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难点在描写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写出情感的变化。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选择合适的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写作手法,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二、研究立意,交流素材

1.小组交流。阅读课本上的习作要求,交流课本上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你有过课本上第54页的这些感受吗?

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拓展思路,指导选材。

(1)学生在稿纸上写下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感受,确定好自己要写的素材。

(2)小组内互评所选事例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否富有真情实感。

3.教师小结。

(1)选材上,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来写。围绕某一词语展开联想,说说自己想到了哪些事例或场景,并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拓展思路。

(2)内容上,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将事情写具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选择的事例和情感体验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发言,开展全班交流。

(3)表达上,文章应表达真情实感,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内心情感的变化。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一文中心理描写的段落,加深学生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写作手法,将心理活动的变化写具体,突出人物情感。

三、巧用例文

根据所学习作例文,引导学生梳理习作方法。

(1)直接抒情:可通过内心独白等心理描写、善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例如《别了,语文课》中有一段“我”的独白:“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这段内心独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我”的心情。

(2)间接抒情:可融情于人、事、物之中。它往往借助叙述、描写和议论抒发感情。如《那个星期天》一文间接抒情,描述了“我”一天的心情变化。作者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和景物当中,在叙述中自然地流露感情。

(3)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让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如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以内心独白的形式直接抒发情感,同时又用具体事例写出了“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感悟习作例文的具体句子,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写具体。

四、点评写作,修改誊写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写好后,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3.小组交流习作,互相修改。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教师点评。

小结:文贵于真,写作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在习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同时,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让文章产生更强的感染力。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将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手法运用其中,让文章富有生命力。

板书设计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情感体验

直接抒情:内心独白 善用修辞

间接抒情:融情于景 融情于事 融情于物

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阅读批注,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并采用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

2.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三、例文引路,感知写法

1.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2.全班交流,进一步感知方法。

习作例文

抒情方式

我的理解

表达的情感

别了,语文课

阳光的两种用法

四、归纳总结,熟用写法

1.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反馈随机引导总结。

习作例文

抒情方式

我的理解

表达的情感

别了,语文课

直接抒情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这段内心独白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我”的心情。

  文章抓住“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语文课由讨厌到喜欢的心理变化的过程,表达了“我”深深的不舍之情。

融情于事

  文章选取典型事例表达了“我”对语文课的感情变化,如选择“我”在课堂上哭和老师送书这两件事,更能凸显“我”当时内心的不舍。

阳光的两种用法

融情于物

  文章反复提到的“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文中将情感寄托于“老阳儿”,告诉我们母亲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那束阳光。

  文章通过描写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启迪我们母亲这束照亮和温暖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融情于事

  文中描写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将自己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在叙事中,把生活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让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2.修改习作。

学生拿出自己在“初试身手”中完成的选材练习,在对习作例文的写法进行总结后,选择需要修改的部分做上标记,并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

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        融情于物

间接抒情

融情于事

第四单元:

第10课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事物,感受其被赋予的诗人的人格志向。

3.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事物,感受其被赋予的诗人的人格志向。

难点查阅资料,体会诗歌的写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根据注释理解古诗内容。

3.查阅资料,加深对诗中事物的理解。

一、朗读课题,板书课题

1.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咏柳》《咏鹅》《梅花》《风》等古诗,告诉学生:歌咏某一事物的诗歌就是咏物诗。

3.今天学习的《古诗三首》就是由三首咏物诗组成。读读题目,你们一定能猜到诗中所咏的事物。(板书三首古诗的题目,学生说诗中歌咏的事物)

二、质疑诗歌,朗读诗歌

1.提出疑问。

2.朗读诗歌。 

3.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

4.师:大家已经读准了字音,达到了朗读古诗的一级标准。现在试着把古诗的节奏朗读出来吧。

5.教师指名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6.古诗是按照平仄规律创作的,请听吟诵。(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歌

1.借助注释,默读诗歌。

师:三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事物?请借助注释,将诗中描写的事物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适当批注。

2.学生默读,想象批注。

3.交流:

(1)问题1:《马诗》描述了一匹怎样的马?它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之中?

(2)问题2:《马诗》中的马儿驰骋于什么季节?

(3)问题3:《石灰吟》里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问题4:《竹石》中的竹子长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

4.朗读诗歌,加深印象。

5.指名诵读。

四、学习生字,规范书写

1.观察生字,互相提醒。

2.学生交流:

3.教师板书,学生观察后书写生字。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分析其由来。

五、默写古诗,小结课堂

1.背诵课文。

2.默写《竹石》,并打开书对照是否有误。

3.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咏物诗,并且通过对照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中所描写的事物。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诗人为什么要歌咏这些事物。

板书设计

10 古诗三首

咏物诗

马诗   石灰吟 竹石

为什么歌咏?

歌咏它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查阅有关诗人生平的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体会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复习诵读,再读古诗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古诗的平仄,教师领读,学生齐诵。

2.同桌互听诵读。

二、交流资料,探究志向

1.了解咏物诗。

2.学生自读批注,找出诗中所言之志向。

3.批注交流要点:

4.过渡:以上探究的诗人的志向,我们都是从诗歌中读出来的。现在我们交流一下同学们课后查阅到的诗人的生平资料,也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在诗中表达的志向。

5.交流诗人的生平:

6.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我们对于这三首咏物诗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诗人高尚的人格和高远的志向有了更多的敬意。

三、小组交流,感悟写法

1.探究写法:

诗人的志向我们已经清楚,那么这三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2)诗人运用象征、比拟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揭示作品的主旨。

(3)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

四、拓展延伸,积累古诗

板书设计

10 古诗三首

咏物诗

托物         言志

马——驰骋沙场    建功立业

石灰——不怕牺牲   坚守情操

竹——正直倔强    铮铮铁骨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会写“阀、避”等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交流印象最深的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和外貌;查阅资料,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4.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默读,把握课文内容,厘清课文内容;教师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外资料,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2.朗读课文,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感受其好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阀、避”等生字。查词典理解新词“严峻、绞刑、被难日”等。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交流印象最深的事。

3.朗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感受前后照应的好处。

一、认识人物,走进故事

二、把握课文,厘清故事

1.聚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题目“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中心词是哪个?关于这个课题,你们有哪些问题?(教师引导质疑课题)

2.介绍回忆录:回忆死者生前做过的事情的文章叫回忆录。

3.梳理内容:课文写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故事?(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用主人公李大钊开头进行概括)

4.师: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的这些故事里,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情?(学生批注,准备交流)

5.交流建议:朗读相关语句,结合实际生活或者查阅的资料来谈感受。

三、朗读首尾,学习写法

1.师:朗读课文的开头,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一自然段只有两句话,却强调了父亲被害的时间,是在哪一天?(年4月28日)

2.师:课文还有一处也提到了这个日子,在哪里?(最后两个自然段)

3.男女生分别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师:这样写感觉重复啰唆吗?如果去掉结尾两个自然段或者开头这一自然段,读读看,有什么感觉?(去掉结尾感觉文章不完整,去掉开头感觉有点奇怪,这样写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文章更具感染力,我们更能体会作者在这个日子里的悲痛)

4.像这样在课文的开头提到的某个重点,在课文的结尾再次以正面或侧面的方式提到,使文章浑然一体的写法,我们叫作“前后照应”。

5.同桌合作朗读,感受“前后照应”的好处。

6.摘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学习这种写法。

四、检查生字,理解词语

1.学生齐读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强调后鼻音:苦刑。

2.学习“严峻”:

①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严峻”的三个解释:1.严格。2.险峻、严重。3.神情严肃。

②找到课文里的句子,理解“严峻”。

③再找另一个和“严峻”意思一样的词,替换后理解。

④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严峻”一词的词语搭配:严峻的形势、严峻的考验、严峻的挑战、严峻的态度。

3.抄写含有生字的词语两遍。

板书设计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局势严峻仍紧张工作    谁的回忆?

不幸被捕时镇定自若  李  回忆谁?

法庭受审时沉着应变  大  回忆了哪些事情?

父亲被害令全家悲痛  钊  为什么这么难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忠于革命

语言      舍己为人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打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2.会根据不同的说话场合和对象组织适当的语言。

3.语气要自然,态度要大方。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打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难点会根据不同的说话场合和对象组织适当的语言。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打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2.会根据不同的说话场合和对象组织适当的语言。

3.语气要自然,态度要大方。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有些场合,需要我们作一些即兴发言。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试举一例。

二、默读课本,明确要求

1.这些情况下的即兴发言,由于时间紧迫,事先没有太多准备的时间,需要我们快速组织语言,临场发挥。请默读课本第71页的内容,看看即兴发言有哪些要求。

2.学生默读后明确要求:

(1)快速打腹稿,注意场合、对象等。

(2)想想要讲哪几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一点需要多讲几句。

(3)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逐条说清楚。语气要自然,态度要大方。

三、选择场合,学打腹稿

1.课本第71页为我们提供了4个场合,选择一个你们遇到得比较多的场合,咱们共同来学习如何打腹稿,然后进行即兴发言。

2.学生举手投票选择场合或者教师提前选好。

3.试用“参加爷爷的寿宴,宴席上向爷爷说几句祝福的话”这个常见的场合在全班进行交流。

(1)明确场合:寿宴;明确要说的话:祝福的话;明确祝福的对象:爷爷;明确气氛:喜庆。

(2)借助表格讨论,明确内容:

讲的顺序

讲什么

讲几点

需要特别讲清的地方

开场白

介绍爷爷的寿辰

今日宴会的目的

具体日期;爷爷寿诞等

首先

自我介绍

我的姓名;与老人的关系

其次

对来宾讲的话

欢迎和感谢

重点

爷爷为我、为全家做的贡献

为我做的;为全家做的

概括地讲童年时爷爷给我的陪伴、关爱和照顾;给全家提供的物质资源、精神鼓励等

最后

对爷爷的祝福

健康、高寿、快乐、幸福等

大声地说,热情地说

(3)教师提供关于老人寿诞的祝福语:

(4)学生借助表格打腹稿。

(5)小组练习发言,注意逐条说清楚。

(6)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4.评价

四、任选场合,填表练习

(1)师:刚刚我们经过了一轮打腹稿的学习,大家对此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合,借助表格练习打腹稿,并作即兴发言。

(2)小组填表:

讲的顺序

讲什么

讲几点

需要特别讲清的地方

(3)组内轮流作即兴发言,并互相点评发言的优缺点。

(4)全班交流,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要讲几点,重点说什么

打腹稿  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逐条讲清楚

注意对象、场合等

习作:心愿

教学目标

1.学生交流各自的心愿,想好选择什么材料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2.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3.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使语言通顺、意思清楚。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交流各自的心愿,想好选择什么材料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难点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交流各自的心愿,想好选择什么材料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2.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3.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使语言通顺、意思清楚。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论我们的心愿。

2.板书课题。

二、拓宽思路,聊聊心愿

1.你们有什么心愿吗?

2.分小组交流讨论:

(1)我的心愿是什么?(要求表达清楚、生动)

(2)这个愿望是怎样住到我心里的?(讲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3)为了这个心愿,我有哪些打算?(主要讲计划、行动)

3.小组评价。

组员

评价内容

获得等级

(五颗为满分)

心愿

产生的故事

行动

对象

方式

4.推荐一位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三、全班交流,选择方式

1.我们的心愿针对的可能是不同的对象,有的是为自己,有的是为别人,还有的是为社会。当我们的愿望想要被他人知道或者实现时,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2.小组讨论:明确每位组员的心愿对应的对象是谁,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表达。

对自己的心愿,可以采用记叙故事、写日记等方式;对他人的心愿,可以采用写信或创作诗歌的方式;对社会的心愿,采用记叙故事、写信或者创作诗歌都可以。

四、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1.选择合适的方式写下自己的心愿。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3.为自己的习作拟一个精彩的文题。

五、赏读佳作,修改习作

1.赏读每组佳作片段,引导评价:这篇习作的心愿是针对谁的?选择了什么方式?是否合适?

2.修改要求:边朗读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使语言通顺,意思明白。

3.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课后作业

学生誊写习作,给特定的对象阅读。

板书设计

习作:心愿

写前 选择材料

写时 选择方式注意对象

写后 符号修改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体会古诗中诗人的品格和志向。3.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1.体会古诗中诗人的品格和志向,积累诗句。2.交流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难点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在朗读中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2.积累有劝告之意的古诗句。

一、直接导入,交流学法

1.默读,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总结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板书:首尾呼应法、巧妙发问法等)

3.学生打开自己的积累本,交流自己喜欢的开头,组内合作完善表格。

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板书总结。

5.学生整理表格,使语文知识系统化。

6.尝试运用一两种开头方法修改《心愿》一文。

(1)学生自由修改。

(2)交流各自新改的开头。

二、日积月累

1.在众多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中,有一种总能令人感到传统而古典,美好而又遐思无限,这种方法就是引用式的开头。

2.学生自由朗读课本第74页“日积月累”中的重点句子。

3.指名朗读正音后交流各句大意。

4.再次朗读句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交流对句子中所说道理的认识。

5.师:你们发现这些句子的相同之处了吗?

6.借助板书背诵句子。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不经意

接受批评

日积月累客观

节约

勤学好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诗句中隐藏的诗人的品格和志向。

2.通过增删对比体会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一、日积月累,复习导入

二、词句段运用一

1.师:古代的诗句除了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之外,还常常隐藏着作诗之人的品格和志向。

2.学生翻到课本第74页,自由朗读诗句。

3.交流:

三、词句段运用二

1.师:古人用简练的诗句表达志向,今人用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本第74页的三个外貌、神态描写。

2.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人物?(平静而慈祥、凶恶可怕、精神)

3.教师补充原文,借助表格,帮助学生联系前后文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3)出示原文《骆驼祥子》后,思考,小组讨论,补充填表:

主人公

外貌描写之前的内容

外貌描写之后的内容

外貌描写的作用

去掉后对人物刻画的影响

父亲李大钊

被抓后

跟“我们”见面

在监狱中的平静;共产党员的坚贞不屈

表现不出狱中的平静以及后文父亲对“我”的影响

小英雄雨来

军官的诱惑和耐性

军官的动作和雨来的受伤

鬼子的无比凶恶

不能表现其凶狠

骆驼祥子

他对自己高大健壮的骄傲

他脸上的疤;他只要身体结实,而不注意自己的模样

突出祥子十足的精神头

只看到他不注意自己的模样,而看不出其内在的精神

4.小结:外貌、神态描写对人物刻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时候能展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绪,有时候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有时候还能表现人物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等。不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的文章,我们都可以尝试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叙述更加具体。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两个语文知识点,一是许多古诗尤其是咏物诗都藏着诗人的品格与志向,二是外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剩下的,就是在阅读时多积累,在写作中多运用,自然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诗句中的秘密 事物特点品格/志向联想

展现性格

外貌、神态描写的作用  表现情绪

表明身份、态度、喜好等

第五单元:

第14课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写“援、俱”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3.明白求知路上应该专心致志,需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难点明白求知路上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的道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学弈》。

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通过课文懂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一、谈话引入

二、初读文言文《学弈》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讨论,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给学生朗读提供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直到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指正。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到困难,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

2.同桌之间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3.学生对照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文中语句进行翻译,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之间互相讲讲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的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人)”。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师:你们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使其认识到不专心会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之间互相讲故事。

2.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4学 弈

专心致志   则成

态度决定一切

三心二意   则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小儿辩日》。

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两小儿依据事实展开辩论的语言特色,继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3.从两小儿的辩论中感受其善于思考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三、课外拓展,补充资料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

1.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大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作“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2.近热远凉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四、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14两小儿辩日

日初出             日中

小儿甲:近(大如车盖)      远(小如盘盂)

(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

小儿乙:远(沧沧凉凉)      近(热如探汤)

(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会写“惯、圃”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它带来的启发。

3.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生字的基础上,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它给了你怎样的启发。2.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难点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惯、圃”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说出自己的阅读体会。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生字词。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在这些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说句子,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说。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难读的句子。

4.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师: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用三个事例来证明的: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了、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2.学生再读课文,尝试划分段落,并交流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了

蚯蚓的分布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内在含义,并得到一定启发。

2.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

一、导入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师:你们找到了哪个自然段?

2.师:其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就是——(生接:把“?”拉直变成“!”)

三、学习事例(第3~5自然段)

1.师: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呢?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用多媒体课件出示)2.交流感悟事例一:

3.后面两个事例请同学们按照老师刚才讲的方法,对照表格自己完成。(出示表格)

人物

“?”

从“?”到“!”的过程

“!”

波义耳

是什么物质,让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色?

立即敏感地意识到、一连串的问题、进行了许多实验

制成了石蕊试纸

魏格纳

阿瑟林斯基

4.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汇报)

5.如何理解这里的“见微知著”?(生:看见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6.也就是从细微的现象中不断探索,最终得到真理。这和之前的第2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呢?

7.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齐读。

8.小结:只有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最后才能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四、课堂延展

板书设计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敏锐            司空见惯    有准备

?见微知著不断发问独立思考!

反复           追根求源    锲而不舍

第16课表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掌握“脆、拦”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印证自己的观点。

3.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1.借助工具书,掌握“脆、拦”等生字。2.在多形式朗读中读懂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文中“我”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勤于思考,不断探索的精神。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工具书,掌握“脆、拦”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能从文中找出依据印证自己的观点。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自学交流。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厘清课文脉络:

三、再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

1.熟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句子能读出来。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16 表里的生物

脆拦玻璃恶怖蟋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语段描写中感受人物特点,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一、回顾课文内容,深入学习课文

1.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师:思考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你们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印证自己的观点吗?请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3.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用笔标记文中“我”和“爸爸”说的话以及旁白。

2.组内合作读。

3.小组赛读。

4.师生合作读。

三、课堂总结

1.写法指导:为了表现“我”小时候那强烈的好奇心,作者运用了哪些事例来具体描写呢?下次我们的习作也可以借鉴这些方法哟!

2.课后练笔:请你也写一写自己童年“求知若渴”的一件趣事吧!注意用上具体事例。

板书设计

16 表里的生物

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认知、猜测)

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表里能发出声音(好奇)

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推测)证实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年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2.在阅读中想象年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怎样的。

3.学会品读人物的语言、行动,读懂作者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年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年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怎样的。2.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读懂作者的情思。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年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2.在阅读中想象年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怎样的。

3.学会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读懂作者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

二、浏览“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的阅读要求。

2.学生交流: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作者的想象中,年后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2)再大胆想象一下,年后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怎样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思考:在作者的想象中,年后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2.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代表发言汇报。

(3)教师点拨。

四、精读课文,品读人物的语言、行动

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年后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玛琪的情感变化。

4.启发想象:请同学们大胆地想象,年的学习生活还可能是怎样的?

(1)小组交流讨论。

(2)班内交流。 

五、课后作业及拓展

1.创设情境,学生尝试表演课本剧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科技飞速发展可能带给我们哪些方面的变化。

3.小练笔:把自己想象的年的学习生活用文字记录下来。

4.探讨: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六、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年   机器人教学   不喜欢   失望

玛琪            不屑一顾  

“过去”人类教学

喜欢

口语交际:辩论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

2.培养学生围绕观点选择、处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列举出具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难点学会针对观点有条理地反驳对方,有理有据,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等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培养学生围绕观点选择、处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明确辩题,明白规则

1.师:当辩手之前,首先要知道本次的辩题是什么,有哪些规则。

辩题:在生活中我们可不可以说谎。

2.辩论规则:(1)紧扣主题,观点鲜明。(2)声音洪亮,仪态大方、自然,语言简练。

(3)辩论时要认真倾听、冷静思考、积极参与辩论,不要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

(4)辩论时不仅要有“理”,还要讲“礼”。

3.分组进行辩论

三、唇枪舌剑,各抒己见

1.根据观点异同进行分组。2.举行“小小辩论会”。3.师生共同总结辩论情况。

四、分组辩论,人人参与

1.八人一组,正方与反方各三人,余下两人当评委,小组内开展辩论。

2.各组评委评出优胜方,并说明理由。

五、师生总结,明确认识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辩论

正方:在生活中我们不可以说谎。

反方: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讲善意的谎言。

讲理      讲礼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大胆的想象,构思故事情节,编写科幻故事。

2.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说、写,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大胆的想象,构思故事情节,编写科幻故事。

难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说、写,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大胆的想象,构思故事情节,编写科幻故事。

2.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说、写,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交流引入,激发兴趣

二、展开想象,交流讨论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科幻电影画面。(《流浪地球》《星球大战》……)

2.学生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描绘自己眼前看不到却已经在脑海中形成的幻想世界。

3.全班交流。

4.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书中插图,学生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

5.大胆设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的社会会变成怎样?

6.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明确要求,厘清思路

1.想象不是凭空的,要有科学依据。科幻故事是科学技术与想象力相结合的产物,编写科幻故事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2.自由讨论,梳理习作要求。

3.请同桌间交流故事,把实现愿望的过程说清楚、说明白。

四、大胆想象,动手写作

1.想象有多大的天地,想象习作就有多大的天地。

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大胆想象

科学依据

美好愿望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词句段运用”,理解并积累成语。

3.规范书写,了解赵孟及其书法的特点。

4.朗读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语句。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体会词句意思。

难点借助已学知识,理解并运用词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词句段运用”,理解并积累成语。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通过六年的学习,你们养成了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分享一下这六年间你们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吗?

2.学生自由交流。

3.指导学生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养成的好习惯。

4.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师:谈一谈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你们的影响。

6.小结: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使我们终身受益。

二、词句段运用

1.读“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

2.读句子,体会引用的好处。

3.小结引用的好处: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认读词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学生尝试引用名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赴汤蹈火

第六单元:

第一板块 回忆往事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情。

2.填写时间轴,回忆、分享小学六年里个人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但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制作成长纪念册。引导学生分类筛选资料,培养他们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达的能力。4.承前启后,为下个阶段的活动做好铺垫。

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帮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

难点制作成长纪念册,在活动中体会浓浓的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5课时。

活动一 制订整体计划

课时目标

1.浏览本单元教材上的活动材料,明确本活动的内容。

2.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学会制订活动计划,把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等列清楚。

3.可以把本校和本班的一些特色活动也吸纳到计划中来。

4.通过整体把握本次综合性学习两大板块之间的联系,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策划能力。

一、激趣导入,初试话题

1.导入课题:同学们,不久,大家就将告别我们美丽的校园,告别与你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无限的眷恋,带着美好的回忆,进入新的学校,开始初中的学习生活了。今天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将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把那些种在校园里长不大的记忆,那些留在岁月里忘不掉的纯真一一唤醒,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永久珍藏。

2.板书课题: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二、阅读材料,通览内容

1.自由阅读:浏览两个“活动建议”,画出关键地方,明确围绕两个“活动建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小组交流: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3.汇报整理:老师根据各组的汇报进行整理。

本次活动有两大板块——

(1)第一板块“回忆往事”活动项目:

①学习“阅读材料”。读一读别人的小学生活经历的故事,感受别人对小学生活的感情。

②填写时间轴:把自己六年小学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填写在相应的时间点上,还可以把照片贴在旁边。

③分享难忘的回忆: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

④制作成长纪念册,保留成长的足迹。 

(2)第二板块“依依惜别”活动项目:

①学习“阅读材料”。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对母校的感情。

②写信。给老师、同学和母校写信,回忆美好时光,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③写毕业赠言。为老师和同学送上真挚的祝福。

④策划并举办一场毕业联欢会。学习写策划书。通过制订联欢会计划,锻炼自己的策划能力;通过开展联欢会活动,表达自己对师友、对母校的惜别之情。

三、合作讨论,制订计划

1.先小组讨论,根据两个板块的“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2.小组汇报,全班讨论,按活动的内容安排各项任务。

3.经小组商议,将全班交流活动的内容大致定为:

(1)制作成长纪念册。

(2)书信传情——给老师写信。

(3)举行毕业联欢会。

(4)各组指定特色活动若干。

四、落实计划,做好分工

1.讨论小组内的人员分工,提前做好学习和活动上的分工。

2.同学们根据表格内容分组展开活动,填写下表。

“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计划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活动方式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展示方式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回忆往事

依依惜别

活动二 “回忆往事”主题活动准备

活动目标

1.学习“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参考“阅读材料”,为分享难忘回忆积累素材,为制作成长纪念册获取信息。

一、课前诵读,激发情感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歌颂教师的名言,学生齐诵。

二、阅读材料,了解内容

1.教师导入:“阅读材料”中的两篇文章,是不同作者对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的回忆。让我们一起去阅读这两篇文章,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2.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3.思考探究。

(1)文章分别写了作者小学生活中的哪些人、哪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中有哪些你们觉得读起来很有意义的句子?找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遇到难懂的地方,画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3)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由文章中的内容你们想到了自己小学生活中的哪些往事?

4.读后交流。

三、选择话题,深入领会

各小组自主选择话题进行交流,深入体会。

四、总结谈话,回忆往事

1.小结:这两篇阅读材料的作者后来都成了作家,他们今天事业有成,离不开小学老师为他们奠定的基础,所以他们一直都怀念和感谢小学阶段的老师。

2.激趣:看到“阅读材料”中的老师,你们是否也想起了自己小学阶段的老师呢?你们能回忆一下小学阶段关于老师教育自己的故事吗?

板书设计

阅读材料

1.老师领进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师恩难忘

2.作文上的红双圈

活动三 时间轴上的人和事

活动目标

1.借助时间轴来回忆小学的生活,记录值得回味的点点滴滴。

2.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3.为制作成长纪念册搜集资料。

一、认识时间轴,了解特点

二、借助时间轴回忆往事

1.谈话激趣

2.完成表格

难忘小学生活——回忆往事

类别

时间

内容

难忘的理由

难忘的老师

舍不得的人

难忘的一次集体活动

有特别意义的礼物

难忘的一节课

难忘的运动会

最喜欢的同桌

难忘的文艺演出

难忘的……

3.填写时间轴

三、选取时间点,分享回忆

1.创设情境:同学们,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它们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请大家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

2.小组内分享难忘的事情。

3.小组代表在班内进行分享。

4.组织评价

四、布置任务,搜集相关资料

1.搜集最能反映自己小学生活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如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与成长相关的习作、书法、美术作品,各种奖状、书本、日记本、奖牌,老师和同学的寄语与祝福等,激起对小学生活的回忆,为制作成长纪念册做准备。

2.完成《“我的成长纪念册”资料准备单》。

活动四 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明确成长纪念册的意义,激起学生的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2.交流探讨成长纪念册的形式,制订成长纪念册的制作方案,制作并展示成长纪念册。

3.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材料;学会搜集、筛选资料,学会根据需要来给众多的材料分类。

一、欣赏实物,激发兴趣

二、集体策划,了解意义

1.教师引导2.集体讨论

三、填写表格,明确任务

“我的成长纪念册”资料准备单

项目名称

任务目标

资料呈现

资料数量

完成时间

纪念册名字

给成长纪念册取一个贴切的名字

个人信息

一张最有特色的个人生活照片,个人简历、爱好、特长、家庭住址、电话、信箱等信息

封面

设计个性化的封面

扉页

含有卷首语或者家长感言

资料准备

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每张照片配以简短、有趣的文字说明或者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与成长相关的作品:习作、书法、美术、摄影、手工作品等

获奖证书、奖牌的复印件、照片

老师、同学的寄语和祝福

后记

写好后记文字、配好插图

四、分工准备、搜集资料

1.学生根据资料准备单,开始实施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

2.老师及时做好指导工作。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制作成长纪念册,记录小学阶段难忘的生活。

2.说写结合,完成小练笔。

(1)介绍照片,每张照片旁边配上简短有趣的文字。

(2)为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写“卷首语”或者“成长感言”。

一、播放歌曲,导入主题

二、动手制作,记录岁月

(一)分门别类——学会给自己的资料分类

1.方式举例

形式一:编年体

形式二:栏目式

2.头脑风暴: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

数字式

活动式

人物式

不管是哪种分类的方法,只要符合自己的需要,能体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意就行。

(二)笔下生花——学会给自己的纪念册取名

1.激发兴趣

2.笔下生花

3.我来分享

(三)妙手制作——学会编排各自的成长纪念册

1.教师导语:现在,我们按照封面、扉页、正文、后记、封底等几个部分的顺序,编排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吧。

2.我为照片配文字:同学们,大家挑选照片的眼光都不错,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因为这些有故事的照片,别人不一定看得明白。建议你们为自己的照片写几句说明,附在旁边。

3.卷首语、后记等文字撰写工作的指导。

4.长文资料的处理:学会截取,节选有价值的文字。

5.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三、展示成果,突显创意

1.教师引导:老师在巡视时发现许多同学在制作成长纪念册的过程中,有不少“金点子”,充分体现他们搜集资料、利用资料和展示资料的能力。我想让他们与大家分享。

2.精彩展示: 

特色一:活动写真——展示了六年中的集体活动照片。

特色二:老师评语——展示了六年来老师给自己写的评语。

特色三:老师的话——老师的个人小档案、悄悄话、心情留言。

特色四:同桌档案——给自己六年来的同桌设计了一页个人小档案,展示了他的作品。

特色五:我的朋友——刊登了写给自己朋友的话,都是“优点轰炸”呀!

特色六:签名之处——纪念册的最后设计了供师生互相签名留念用的空白页。

特色七:毕业赠言——纪念册的最后预留了师生写毕业赠言的地方。

四、总结提升,布置任务

1.教师总结: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我们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日子的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你们一个个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成长纪念册还依然连接着你们和小学老师、同学的情谊。

2.安排任务:在“回忆往事”中,大家开展了许多活动,学到了不少知识。我们即将进入“依依惜别”,请大家准备好毕业赠言本,并初步了解“依依惜别”的活动内容。

3.制作装订:把制作的资料进行装订,制作成长纪念册,寻找成长的足迹。

板书设计

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

照片(特殊意义)、文字

纪念册内容、形式

展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