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卡片 >> 卡片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7怎么都快乐课件

来源:卡片 时间:2024/12/10
刘军连预约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教学目标:

1.认识“怎、独”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的字音;会写“玩、很”等7个字。

2.联系上下文了解“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等词语。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怎、独”等12个生字,通过偏旁与字义的关系了解“篮”的字形特点,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读准多音字“得”的字音;会写“玩、很”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并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学生课间活动的视频)学生说一说视频中的同学们都在干什么。

2.交流:你们课间怎么活动?

3.(课件出示课间活动图)引导学生观看图中同学们的神情,说说他们玩时的心情。

4.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板书:怎么都快乐),学生齐读。

5.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怎样会快乐?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并多读几遍,再和同桌互查互纠。

(2)圈出课后生字和多音字,努力读准生字,把句子读通顺,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习归类识字。

(1)字音辨别。

①多音字“得(děi)”一般用于口语表达中,如“你得快一点儿”“就得这样做”。“得”还有2个读音,读“dé”时,可组词“得意、得到”;读“de”时,可组词“跑得快、飞得高”等。

②“篮、连”是前鼻音,“绳、讲”是后鼻音;“怎”是平舌音,“绳”是翘舌音;“运”是整体认读音节。

(2)字形识记。

①加一加:乍+心=怎习+习=羽又+戈=戏?+兆=跳讠+井=讲

②形近字识记:连——运。

③图文结合识记:(课件出示跳绳、羽毛球、排球、篮球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识记“跳、绳、羽、球、排、篮”6个生字;还可以启发学生联系往日跳绳,打羽毛球、排球、篮球的生活经历识记这6个字。

④创编字谜识记。

◇一犬旁边卧小虫——独

◇非得露一手——排

◇两个习字并排立——羽

⑤通过部首识记。

·篮竹字头()是由“竹”字演变而来的,带有竹字头的字一般和竹子有关。篮球跟竹子有什么关系呢?篮球起源之初是将竹篮掏空底子作为投球的工具,然后把球扔进挂在墙上的篮子里。这项运动传到中国来,就用“篮球”表示,一直沿用到今天。

·跳指名做跳的动作,让学生了解到“跳”与脚有关,所以偏旁是“”。

迁移:指名用这一方法识记“排、讲、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字音掌握情况,随机正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读流利。

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1.(课件出示会写字)指名认读、领读。(课件出示会写字的动漫笔顺)学生观察各个字的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学生书空。

玩右边“元”的第三笔撇要穿插到王字旁提的下方。

很注意“彳”的写法,右部竖提的竖段要直。

当第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彐”部的横折起笔要在横中线上。

音“立”的末横拉长,压在横中线上,突出主笔。

讲“井”的撇穿插到言字旁提的下方,竖要写直,把整个字写紧凑。

行竖钩的竖段要直,钩尖靠近竖中线。

许“午”的竖要写直,第二横穿插到言字旁提的上方。

3.学生描红、临摹。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5.鼓励学生将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

四、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关于游戏名称的词语。

(1)学生自由读、开火车读,观察上面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些词语前面都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后面的则是事物名称。

(2)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试一试。

生:升国旗、洗衣服、擦玻璃、摆桌椅、扫地、系红领巾。

2.交流: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

2.继续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图)师生进行一问一答训练。如:

师:跳什么?——生:跳绳。

师:听什么?——生:听音乐。

2.同桌合作,一人用会写字组词,一人听写该词,互查互纠。

3.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指导朗读,体味情感

1.教师指4名学生接读,其余学生评议:他们朗读得好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教师做朗读指导。

(1)读好一串动宾结构的词语。关于动宾结构的词语,一般后面的宾语读得稍重一些;几个游戏名称的词语中间要注意停顿。

(2)读好几个句子的停顿。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3)创设游戏氛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游戏的画面,带着自己玩游戏时的感受朗读,读出诗歌的情趣。如第1小节的朗读可以围绕“静悄悄的”这一词语,想象一人在家游戏的画面,读出一个人玩耍时特有的安静和自由;其余三个小节则指导学生联系与伙伴一起游戏时的情景,读出热闹、有趣、快乐的感觉。除此之外,朗读时每小节的第一句可以强调一下,突出每节诗的重点。

3.通过多种形式的轮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同桌互读,达到朗读的目标。

4.拓展:比赛朗读,评选出“朗读之星”。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1小节:独处之乐。

(1)指名朗读第1小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思考:一个人可以怎么玩?为什么一个人玩也很开心?

(2)学生交流:用纸折船、折马,踢毽子,跳绳,搭积木,看书,画画,听音乐……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度过一个人的时光的。

(4)学生联系课文说说“独自”“静悄悄”的意思。(联系课文可知,“独自”就是“一个人,没有其他人”的意思。“静悄悄”就是“很安静”的意思。)

(5)交流与积累:“静悄悄”是一个ABB式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6)讨论: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还可以玩些什么呢?指导学生认识省略号的用法。(出示不同的句式)学习练说。

(7)全班默读,共同感受一个人玩时的安静与自由。

过渡:一个人玩,很好,很快乐,但有些游戏得两个人合作才能玩得更开心。现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读一读第2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同桌合作读第2小节。

“你讲我听,我讲你听”这句可以两个人分开来读,一个人读“你讲我听”,一个人读“我讲你听”,其余句子两个人齐读。

(2)两个人还可以玩些什么呢?同桌合作,选用不同的句式练说。

◇两个人可以(),也可以()……这样玩,很好!

◇两个人可以()、()、()……这样玩,很好!

(3)根据省略号,拓展两个人可以玩的游戏名称,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板书,如打乒乓球、下跳棋等。

(4)选择自己最爱玩的游戏,联系玩时的情景,感受两个人玩的快乐。

3.学习第3小节。

(1)自由朗读第3小节,想一想:三个人和两个人讲故事有什么区别?

(2)(出示句子)指导理解“有劲”。

·讲故事得有人听才行,你讲我听,我讲你听。

·讲故事多个人听更有劲,你讲我们听,我讲你们听。

比较朗读:边读边想象多人听故事时的有趣和热闹,指导了解“有劲”在文中的意思是“有趣味、有意思”。

(3)(课件出示一个人跳绳图和第三幅插图)体会一个人和三个人跳绳时的心情。

(4)师生合作朗读。

4.学习第4小节。

(1)教师引读,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许多人玩,好在哪儿?

(2)男女生合作朗读。(前四行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最后三行齐读,感受诗句的节奏)

(3)教师朗读游戏名称,学生边听边想象游戏时的情景,感受大家在一起玩的快乐。

(4)许多人在一起,还可以玩哪些游戏呢?学生练说。

许多人在一起,可以()、()、()……这样玩,更好!

5.全班讨论:你喜欢几个人一起玩?理由是什么?

注意:学生无论是说喜欢独自一人玩,还是许多人一起玩,都有快乐的事情可以做,都能得到快乐。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怎么都快乐的气氛,再和同桌或小组同学比赛朗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四、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1.教师做课堂小结,再引导学生读一读任溶溶的其他作品《爸爸的老师》。

2.玩中积累。

玩一玩平时独自一人或是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游戏,体会各种游戏带来的快乐,再将玩的各种游戏名称写在积累本上。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朗读课文”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学本课,我将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层层递进。我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游戏名称的动宾词语;然后指导读好几个难点句的停顿,读通句子;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玩游戏的快乐心情,读出诗歌的情趣。在齐读、男女生合作读、轮读、同桌互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既感受到了诗歌的节奏,又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快乐,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2.根据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课文,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重点理解“独自、静悄悄、有劲”在文中的意思,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这一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