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记笔记的习惯,比如,划下书中的重点,用便签纸标记书中的精华,记录一本又一本的读书笔记。但是,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问题:书读完了,我们仍然无法讲清楚书中的内容。
不仅如此,对于写作者而言,即使读了很多的书,面对电脑的时候,我们仍然大脑空白,思维枯竭,满心热情却没有素材可写,这是为什么呢?
《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告诉我们:这是由于我们在做笔记时缺少正确的工具和有效的方法,而这本书则系统地为我们介绍了卢曼卡片盒笔记法,以及如何应用这种笔记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让笔记真正的发挥外脑作用,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触发我们的写作灵感。
卢曼卡片盒有什么神奇之处呢?20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被誉为“当代黑格尔”,而他正是应用这种卡片盒笔记法跻身于学术界,并在30年的研究生涯中,完成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
《卡片笔记写作法》的作者是申克·阿伦斯,他是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的实践者。在这本书中,他针对如何应用卢曼卡片盒笔记,实现阅读到写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卡片笔记写作法》1.什么是卢曼卡片盒
尼克拉斯·卢曼原本是德国某个行政办公室的公务员,上班之余,他热衷于研究哲学和社会学。最开始做笔记时,卢曼也是应用比较大众的笔记方式:在书的空白处写评论,或者按主题记录笔记。
但很快,他意识到传统的笔记方式对自己获取知识帮助不大,便开创了一种新的笔记方式:将笔记记录在纸片上,然后对纸片进行编号,并将它们收集在卡片盒中。而这种笔记方式,被称为卢曼卡片盒笔记法。
那这些卡片是如何进行存档呢?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笔记的分类。
闪念笔记:闪念笔记是记录我们大脑里随时闪现的念头,我们可以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手机备忘录上,也可以拿语音进行记录。
文献笔记:在记录文献笔记时,尽量简短精炼,不建议直接摘抄书中内容,而是要把文字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和文献信息一起记录在卡片上。转换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思考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吸收知识,一方面这些笔记可以脱离原文,成为独立的文字,有助于我们和其他笔记进行融合。
永久笔记:记录永久笔记时,实际上是对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进行复盘、思考,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的想法和论点,并进行记录。完成永久笔记后,闪念笔记可以处理掉,文献笔记归档到文献管理系统中。
从记录形式上看,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最终都是为永久笔记服务的,每份永久笔记都被归档在卡片盒中进行存储。
当然,记录永久笔记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将永久笔记进行归类,与其他笔记进行链接,形成知识网络,建立“想法生成器”。
卢曼卡片实物2.让卡片盒自由生长,建立知识网络
卢曼曾说:“每条笔记都是引用和反向引用系统网格中的一个元素,笔记的质量就取决于这个网格。”
而卢曼卡片盒的核心就是:每个卡片的内容是独立的,但是可以和其他卡片进行链接,卡片之间的相互引用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那具体要如何操作呢?
卢曼在对永久笔记进行归档时,会对每张卡片进行编号,并将新增笔记添加到索引中,以便查找。
编号原则很简单,当现有卡片的编号是11时,新增卡片的编号就为12,如果已经存在编号为12的卡片,但是新增卡片又必须放置在11后时,新增卡片的编号可以为11a,这样,每个主题可以分支出多个并列序列。
如果读者觉得手写笔记不方便,可以使用市面上一些应用比较成熟的软件来建立自己的卡片笔记。比如书中介绍的Zettelkasten笔记软件,可以为知识卡片自动分配编号或生成反向链接,随时构建笔记序列,并且每一条笔记可以同时成为不同笔记的后续笔记。当我们找到称心的工具后,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知识库了。
在建立卡片笔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打破自上而下的笔记习惯,让笔记自下而上的生长。
什么是自上而下,比如,我们传统的笔记方式,是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向下发展序列和子序列。实际上,用这种方式记录笔记,我们已经对主题进行预设,不利于产生新的想法和论点。
卢曼卡片盒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