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9月,又一批“新鲜人”迈 进大学校园,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第一次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正面相遇。 当年你开始大学专业学习的时候,有没有过强烈的落差感?这种落差或许来自更枯燥的计算,来自没日没夜的实验,来 自身边人对就业前景的唱衰…… 认为自己选错了专业的人,现在怎么样了?选错专业的他们 “将错就错”也不错讲述人:小马 我的家乡在青海省西宁市,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报考了陕西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学费减免,每月还有补贴,几乎花不到家里的钱。不过毕业后要回到家乡任教5年,中途离开要赔付违约金。 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青海省另一座城市的中学教书。独在异乡没有亲人朋友,教学任务压力很大,几乎就靠一部手机与远方的朋友聊天“续命”。那时候有些怀疑自己的选择,我可能不太适合当一名老师,开始向往北上广深的都市生活,甚至已经物色了深圳的工作,准备和家里“摊牌”请父母支援违约金。 可是就在送走的第一个毕业班离校时,孩子们围着我合影,给我送来了一张张卡片,我突然发现这份职业也能带给我自豪感。现在我已经毕业7年,依旧在教师的岗位上。 不再浪费一分钟讲述人:戚白 我从小学习成绩就一般, 也几乎没有考虑过将来的专业。高考结束后,我被调剂到一所专科学校的韩语专业,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 大学期间我在一所咖啡馆兼职,爱上了咖啡师这个行当,开始一边读书一边钻研技巧。年毕业后我回到济南,在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工作过,后来决定自己创业。年我在泉城路周边租下一间商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咖啡店。装修时自己粉刷墙面、安装窗帘,到处收集小物件进行装饰,没有一个人帮忙。虽然店里只能摆下一张桌子、一个吧台,但是每天烘咖啡豆、为客人制作咖啡,都让我觉得很幸福、很有成就感。 我没有从事过一天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完成学业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交代,但在追求理想生活这条路上,我一分钟都不想耽误。 追求心中的理想讲述人:刘女士 我是一名理科生, 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当时“大热”的生物专业。在我的想象中,这个关于生命与未来的专业是非常浪漫的,可是刚入学这个幻想就被打破了。 生物专业的课程对我来说繁多而枯燥,要研究大量的数据、做很多实验,还要自己动手剥离实验小白鼠的皮肉……这时才发现自己以前对这个专业并不了解,于是在第一学年结束后我申请了转专业,改学新闻学。 珍贵的第二次选择机会,则是真正出于对理想的追求。这个专业远比生物学能唤醒我的兴趣,毕业后自己也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发现所选专业与自己的追求并不相符时,其实并不是没有“回头路”。谁还没点小遗憾过半数受访者“后悔过” 当初选择专业时,你因为什么而下定决心? 采访过程中,有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得选”,只想通过艺考、特长生等途径考上一所更好的大学;有的受访者说自己听从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在当时看来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有的受访者仔细研究了厚厚的招生简章,选择了最有希望被录取的专业……对所选专业十分了解的受访者并不多。 你所选择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吗,是否有过后悔? 9月4日,济南日报记者发出了一份关于选专业的调查问卷。受访者中63.64%表示曾后悔过选择所学的专业。65.22%受访者因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差而后悔,53.62%受访者因实在没有兴趣而后悔,47.83%受访者因所在学校的环境较差而后悔。另外,学习压力大、与预想差距过大,也是令他们后悔的原因。 “我觉得很多人可能会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毕竟谁的道路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80后”市民孙波说,自己年参加高考,靠美术专业考进了一所二本院校,他热爱美术和设计,毕业后始终在这个行业里。不过在遇到甲方刁难、没日没夜加班做图的时候,他也曾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选择“高精尖”的专业,也曾说过“打死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再学美术”这样的气话。 “可是大多数时候看着自己的作品,听到别人的夸奖,都会感到很开心。”孙波觉得,对于选错专业的定义不能看一时心情,要从它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收益、与生活的平衡上综合考量。选专业是个技术活高中生应该提前了解 “想象中的计算机专业贼酷炫,实际上脱发的痛没有人替我扛,我妈天天喊我帮亲戚修电脑;想象中的外语专业很高端,实际上埋在课本里比高中还累,我也不想再在年会上表演英文诗朗诵;想象中的经济学能实现我的一个亿‘小目标’,实际上除了数学就是数学,别问我投资,我的建议是少玩投资……” 关于了解一门专业前后的对比,段子总是层出不穷,这也透露出一个事实:在选择专业前,很多人对它只能靠想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填报专业时,对该专业十分了解的受访者占31.82%,37.27%受访者选择了“不了解”。64.55%受访者选择专业时优先考虑就业前景,56.36%听从了父母的决定。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审批结果,今年普通高校新增31个本科专业,大学本科专业增至个,涉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目前全国已有32所职业本科学校,共开设个专业,职业本科已正式纳入学士学位体系。随着可选择的专业越来越多,怎样让大学生少走一些弯路,也成了社会 “我觉得引导高中生填报专业很重要,应该像在大学开设就业指导课一样开设相关课程,让他们提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所在。”明年要送儿子奔赴高考考场的市民李婷婷认为,随着高考政策改革,家长和考生要提前进行考试科目的抉择,如果能提前将选专业介入到高中生活,也有利于高考和大学专业的衔接。 考研名师张雪峰在自己的课程中也曾表示,“选专业是一门学问,很多同学人生的错误就源于选了一个错误的专业,所以高中教育应该开设一门专业规划科目,提供一种正规可靠的渠道让高中生系统地了解大学的专业分类以及具体每个专业是学什么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帮助大部分高中生初步了解这些专业是什么、做什么,到底适不适合自己,提前规避可能的终生遗憾。”市民李先生 我觉得很多孩子进大学以后才发现选择的专业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干涉过多,另一方面是对专业的了解不够。希望家长们都能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比就业前景更加重要。市民曹先生 当时我选择专业时就是以自己的爱好为准,家长没有过多参与,我也不后悔当时的选择。我记得当时高中老师们也给了很多建议,分析了就业前景和录取的概率。这方面应该再加强,让学生们选择一个更清楚的未来。市民罗女士 我觉得选择专业时就业前景是最重要的,毕竟到社会上以后,还是收入更加实在一些。在高中阶段给予专业选择的指导,我觉得意义不大,因为人在每一个年龄段都会有不同的想法,理性的选择也不一定“正确”。微观点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百度百家号澎湃新闻 考大学选专业,热门与否常常是权衡的核心标准,但问题是当你奋不顾身地投入“热门”的怀抱时,热门很可能已经不再“热”,而原先的“冷门”说不定已始料不及地成了“热门”。所以,热门与否作为一个现实考量,固然不可或缺,但从本心出发,坚守本真与志趣,或许更适宜作为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的核心标准。 回想起笔者二十多年前填报志愿的情形,作为一个懵懂无知的农村孩子,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听起来热门,也相对好找工作的专业排在前面,为了确保跳出“农门”,最后将最不喜欢的师范作为“保底”。然而造化弄人,却偏偏被当时招生形势极其严峻的绝对“冷门”收罗门下。 但是,祸兮福之所倚,当我踏上中学讲台之后,教师行业逐渐转“热”,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渐渐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一份特殊的情感,爱上了这份自己当初最不愿意就读的专业,真可谓“填错志愿入对行”。 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总之,除了自己真心“喜欢不起来”的专业,其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兴趣+现实”最大公约数原则填报,至于最后的归宿,顺其自然即可。一言以蔽之,选择专业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只要是自己不讨厌的行业,真的全身心地投入了,或许就会别有一番天地。不必纠结“专业对口”光明网 在网络上,有人总结出所谓“天坑”专业,意为这些专业顶着听起来高大上的名头,在就业市场却表现惨淡。不过,不要忘记,如果你真正热爱一个专业,那么再贫瘠的土壤都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努力做卓尔不群的强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尾随者。 如今青年选择职业的范围日渐广阔,“专业对口”的内涵也逐渐发生改变,凡是能把专业知识恰当使用的领域,都可以称得上对口就业。比如,过去学习新闻传播类专业,专业对口的工作仅仅是当记者和编辑,而现在,不少传媒类毕业生利用所学知识走上自媒体创业之路,在灵活就业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再比如,很多人认为学数学的对口工作就是当数学家、从事理论研究,但实际上,在当前这个“大数据”时代,很多行业、很多岗位都需要数学专业人才,学数学并不等于苦守书斋。 不管怎样,从事任何职业都要追求应有的职业状态和匠人精神,只要沉浸其中、坚持不懈,你终将感受到职业生活的魅力,并获得受益终生的回报。神回复 网友
晚酱不爱吃香菜:关于高考选专业这件事,我感觉大部分情况是选什么都会后悔。 网友点点桃子酱:疫情的尽头是网课,选啥都一样。 网友lorenleo:真的要选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专业啊,不然会很痛苦的! 网友]JFKNMH:反正每一科都难,但每个行业都有未来。欣视界自己选的路总有闪光时 回想当初填报志愿时,谁不是纠结了又纠结,谨慎了再谨慎。但是受年龄和见识的限制,支撑我们最终选择的,除了父母的建议就是对未来的幻想。 虽然年轻人有时间和资本去试错,近年来很多高校也放宽了转专业的条件,但是耽误的时间是换不回来的,而且网上搜索到的转专业失败案例比比皆是。 怎样做出一个尽可能正确的选择?高中生恐怕不能缺了这一课。尽管现在校园里老师们承担起了分析师的部分职能,也有各类咨询大会给学生们答疑解惑,更有数不尽的志愿填报生意捞金,但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方向,跟填报哪个学校、哪个专业能够被更稳妥地录取,并不是一回事。 尽早了解自己的征途,就能尽早备好所需的武器。航空航天虽浪漫,金融精算虽高端,舞蹈体育虽风光……背后的数学、物理、英语、基本功却是再枯燥不过的。早点了解梦想背后的荆棘,或许更能判断自己是否热爱、擅长,也更能坚定迈进的决心或寻找更优的路线。 如果你已经走进了大学校园,对所学的专业并不满意,不妨再往前走一段——不论哪条路都会有艰辛,不是掉头就能解脱。只要坚持,总能闪光。 也希望高校能给刚入学的大学生多一些机会和途径,保留一颗“后悔药”。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曹雅欣 观看本期街采精彩视频,请扫描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