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曼卡片盒笔记法发源于德国,芭芭拉.朗格在《如何高效学习法律》中讲述了德国法学生如何通过关键词卡片或法条卡片的方式来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本文正是这两种方法的实践心得。
之前在《卢曼卡片盒笔记法:知识的复利投资》中提到,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卡片盒来对知识进行复利投资,卡片盒中的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更多的笔记则意味着更多的联系、更多想法与更多的协同,因此卡片盒的内容的总价值比所有笔记的单个价值总和更高。
为了加快建立自己的卡片体系,我将原来准备法考的笔记从RemNote迁移到Obsidian中,按知识点进行卡片化的调整,并构造一个漂亮的知识图谱,利用卡片之间的结构与搜索功能,可以非常轻易的找到知识点。
但使用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了这个体系的问题:
与法条的关联性弱:律师实践中使用最多的是法条,基于教材的知识点与法条的结合很少。
系统维护困难:教材几乎每年更新,当需要更新知识体系时,我们须对照最新的教材来进行调整,费时费力。
冗余卡片多:老谭主攻民商事领域,刑法、行政法等的内容工作中很少涉及,却占用了大量卡片,未来很可能发展成僵尸卡片。
如果长期使用,这套看上去很好的系统很可能成为适用性差、维护成本高、无用卡片多的漂亮摆设。这困扰了我很久,直到看完芭芭拉.朗格写的《如何高效学习法律》后,才找到了解决方案。
芭芭拉在书中提到在德国的法学生通常是通过卡片来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法学生通常法律知识体系有两种构建方式:
第一种是建立关键词卡片,按照学习课本进行划分,在一个章节内,按照关键词的结构建立笔记卡片。
第二种是建立法条卡片盒,按法律领域进行划分,同一法律领域内,按法条或条款建立笔记卡片。
我最初使用的方法就是建立关键词卡片,这种方式启动比较简单,可以迅速搭建起知识体系,应付考试问题不大。但在实践中的缺陷很明显,与法条的关联少、维护成本高、可用性不足。
使用法条卡片体系则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
系统稳定:相对于教材来说法条的更新频率比较慢,系统建立后可以稳定使用较长时间
更新方便:当法条更新时,只需要修改对应的卡片即可完成知识体系的更新
可用性强:卡片库的内容与平日研究与工作总结相链接、联系,系统的可用性很高
维护成本低:所有卡片均为有效卡片,当研究领域增加时,通过新增卡片完成对系统的扩充,系统的维护成本很低,而且软件还是免费的
所以,我决定更新自己的卡片系统,制作以法条为中心的卡片体系:为自己主攻的领域制作以法条为单位的文献卡片,为每张卡片制作标准化模板。下一步,还将对卡片进行升级,对每张卡片标注法条释义,并将法条与案例结合起来。
显然,要完成这个系统建设需要较长的时间,是非常值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