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小学生因为购买奥特曼卡牌,花费上千元甚至元的大额支出,造成家庭矛盾,有的甚至引发报警、投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奥特曼卡牌外,还有更多的如现金盲盒、文具盲盒等盯上了小学生的钱包,而这些商品大多质量较差,盲盒的开出的商品则可能令孩子的零花钱血本无归。
对此,消保委建议,警惕“文具盲盒”引发孩子购买成瘾。家长要做好引导和教育,学校也要重视校园出现的各种限量版概率型商品攀比,避免孩子滋生赌博心态。此外,生产和销售各类盲盒产品的商家,不要进行此类产品研发和宣传销售,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事件
趁家长不在家,10岁孩子花费千元压岁钱买奥特曼卡牌
日前,杭州的樊女士发现,自己10岁的侄子趁爸爸妈妈出差时,房间里多了许多卡片。原来,这段时间,孩子趁父母不在家,就拿了存下的压岁钱去买了卡片,不到一个月就花了上千元。他表示,这种卡片销售类似于“盲盒”,商家不断推出所谓的稀有卡片,越贵的卡包抽到好卡的几率就越大,这种诱导性的推销方式很容易让小朋友们着迷,对于大多未成年来说根本抵挡不了这种诱惑。“我侄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多次进行了大额消费,商家不但没阻止甚至还可能存在诱导消费,应该把钱退回来。”
店家认为,这些卡片数量过多,不一定都是在自家店内购买的,并否认存在诱导销售。店主表示,自己每次都有询问,小朋友都说是家里人同意的,在销售时已经做到提醒义务了,不可能小朋友买张一二元的卡片还要先打电话联系对方父母。此外,小孩子买这么多卡片回家,家长没有及时发现阻止,应该是家教的问题,不能来怪罪商家。
樊女士只能选择到辖区派出所报警。警官通过现场监控发现,樊女士的侄子最近的一次来店购买时就花了上百元,且使用的都是百元整钱。警方将将双方带回派出所。在派出所里,民警联络了市场管理部门和街道调解员共同就此事进行了调解协商。最终,店主赵某退还了元的卡片费用,并就自己的行为向樊女士赔礼道歉,双方纠纷到此结束。
聚焦
文具盲盒盯上小学生钱包,评论称“血亏”
无独有偶,另一家长称,自己的孩子目前就读小学三年级,之前就一直喜欢购买奥特曼卡片,每年消费上千元。经常出差的王女士对无法陪伴孩子心生愧疚,所以对孩子购买卡片的行为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在学校老师的严厉禁止下,班级奥特曼卡片风潮慢慢过去了。可是,现在班级又开始流行文具盲盒,为了抽取到某一个隐藏款送人,孩子居然连续购买了24支笔的套装20套,总价余元,已经完全成瘾。
经过调查,原来孩子本身并非真正喜欢或者为了该款产品的实用功能而买单,而是因为在他们学校拥有隐藏款或者稀有款的同学,就拥有了在同龄人中的话语权。原来,同学之间的社交因为盲盒而发生了变化。作为一个孩子,他想要被别人认可和喜欢的心理可能比成年人更强烈也更单纯。当学习成绩的提升路阻且长,他选择了一条最为轻松的捷径,就是拥有最稀有的盲盒文具,并用其来交换友谊,交换话语权。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调查发现,卡牌盲盒深受学生喜爱,有学生表示已经因此购买了几千元的卡牌,但依然没有集齐全套,卡牌除了收集外,还可以对战使用,因此可以看出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游戏和攀比的风气。在电商平台,这种卡牌售价不等,从2元到元不等,月销量在5万以上的店铺很多。不过,在社交网络上搜索“奥特曼卡牌”,则更多的是对“盗版”“低价”“质量差”等问题卡牌的控诉。
除了奥特曼卡牌外,还有更多的如现金盲盒、文具盲盒等盯上了小学生的钱包。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看到,一家售卖“现金网红盲盒”的商家整箱出售盲盒礼包,售价多元包括个抽奖盒,卖家声称其中有价格不等的现金。不过,买过的消费者则表示,“块全换成了假的”,他开出的商品并非为流通的人民币,而是在每张纸币的左下角印有“样本”字样的印刷品。另一位买家评论:“血亏”。
此外,还有一种文具盲盒也是看准了学生市场。一家店铺的介绍显示,根据包含文具的数量不等,文具盲盒的售价从7.8元至26.8元不等,还可以一次性购买50件。“根本就不是图片上的笔,说按照关键词卖,那你干嘛不用正确的图片?收到的笔只值一块钱一支,都说贵了”,收到的货品的买家对此表示不满,认为卖家大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说法
盲盒玩法是非理性消费,家长学校与商家应做好教育引导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对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表示,这种抽盲盒的玩法以一种娱乐或游戏的形式,诱导消费者付出高额费用,却得不到与其付出相匹配的价值。而且这其中很多购买者都是自控力相对较弱的年轻人,有的甚至是未成年人,很容易被诱导非理性消费。
盲盒消费反映出部分年轻人过于追求新奇、投机和刺激的非理性消费观念。年轻人自控力相对较弱,容易被诱导非理性消费。有的年轻消费者完全出于好奇或盲目跟风,在购买“盲盒”等所谓的盲盒消费方面投入大量金钱,最后往往不能买到相应价值的商品。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要被一些所谓的盲盒噱头所迷惑,免得花了高价钱,既没买到愉悦的心情,又没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
浙江省宁波市消保委发布的提示称,近期接到数起咨询及投诉,均与概率性产品——盲盒文具、奥特曼卡片相关。为了抽中小概率的特别款、隐藏款、限量款,孩子频频向家长索要零花钱用于购买盲盒商品,导致精神恍惚影响学习,甚至产生家庭矛盾。在此,宁波市消保委发布消费警示,警惕“文具盲盒”引发孩子购买成瘾。家长在孩子出现盲盒购买冲动初期就要做好引导和教育,必要时和学校及老师取得联系,培养孩子正确的社交理念和荣辱意识。学校也要重视校园出现的各种限量版概率型商品攀比,和家长紧密合作给盲盒热降温,避免孩子滋生赌博心态。此外,生产和销售各类盲盒产品的商家,不要进行此类产品研发和宣传销售,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
此前,中消协也发文称,由于各行各业商家都发现盲盒市场有利可图,都希望来分一杯羹,除最初的玩具外,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诸多消费领域也都掀起了“盲盒风”,消费市场上随处可见盲盒的身影。但盲盒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包括: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盲盒与普通商品相比,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宣传来选购,这就很容易被商家的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颜色款式不符等虚假宣传所误导。此外,
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等问题也存在。
对于商家以盲盒的特殊性拒绝“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中消协也表示,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无论盲盒是按照正品销售还是附属品销售,盲盒本身都是商品,经营者都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一方面,要保证产品来源可靠、链条完整,杜绝“三无”产品和仿冒品;另一方面,积极履行退货、更换、修理等经营者义务,不得以“附赠品”“抽奖品”等借口免除应当承担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义务。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温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