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吃外卖和熬夜一样,不知不觉成了我们生活中戒不掉的东西,殊不知,那些装饰“漂亮”,却调味过度,材质低劣的外卖,正在一步步毁掉你的生活。
有一个关于外卖的广告,是这样的:
孩子放学回家了,妈妈才刚刚下班,眼看就要就来不及给孩子做饭了,于是妈妈灵机一动,拿出手机给孩子叫了个外卖。
广告的结尾是,孩子埋头吃着妈妈点来的饭菜,妈妈在一旁幸福地微笑着,解决了来不及做饭的大难题,画面十分温馨。
可是“温馨”的背后是什么呢?
这支小小的广告,道尽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无奈:生活节奏太快,而人人都需要吃饭,但不是人人都时间做饭,于是做饭这项任务便只好交付他人,可同时,你也把自己的健康交付给了他人。
01
年的时候,外卖开始火遍全中国。不知道是因为跟风赶潮流,还是外卖真的太方便,几乎一夜之间,全中国的年轻人都学会了点外卖。
一个电话就可以送餐到手里,大大缩短了我们吃饭的时间,一个吃饭高效率的时代就此到来。勾人的美食被拍成照片,香气隔着屏幕仿佛就能闻得到。
但是,在你手机里的一个个“五星店铺”,洋溢着ins风的美食图片,在现实中很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黑作坊。
有次跟朋友逛街走累了,就找了一个熟悉的“品牌”小店吃饭。我们平时也点过这家店的外卖,食物包装在精美的纸盒子里,每每拿到手,都给人一种色香味俱全的感觉。
它的实体店真正的地址,在一个七拐八拐的小巷子里,店里几乎无人光顾,生意看似冷清,但其实并不是,打开某外卖平台,这家店的评分在4.9,接近满分。
就是这样一家“满分”店,装修陈旧,墙纸大部分已经烂掉了,上面油渍斑斑。没有服务的店员,老板娘穿着肥大的T恤,一边忙着接单,一边瞅着电脑里的泡沫剧。看到我们进来,她露出了诧异的神情:“你们吃什么?”
我们坐下来,正好瞥见那间连门都不设的厨房,黑乎乎地看不大清,一个师傅在炒菜,土豆和包菜躺在他的脚边,沾满了泥水。
饭菜上来了,依旧热腾腾,色彩鲜艳,大朵的油花飘在上面,看着还“可以”。但谁能想到这样的餐是来自一个脏兮兮的小厨房呢?外卖员接过打包好盒子,里面甚至塞了精美的卡片,包装以后的食物,与我们堂吃的相比,“漂亮”了十倍。
朋友感叹道:“一份烂饭,果然全靠装饰。”
我认识的一对开小餐馆的中年夫妇,专门做外卖,而他们的厨房简直不能称之为“厨房”,跟厕所差不多,馆子设在拆迁小区的一层里,墙壁近乎黑色,夫妻俩踩着食材在灶火上忙,常年如此。
从年曝光的黑外卖来看,由于注册成本低,好赚钱,这种只依赖外卖为生的小店大量崛起,不用装修,不用打扫,一个门面,一间厨房就可以完成制作,放在网上,把食物的图片精修数次上传,即可开业。
不卫生的制作环境,菜连洗都不洗就入锅翻炒,一锅油反复用……已经不是新鲜事。
更可怕的是,店家把腐败的蔬菜,豆制品和肉类放在其中往往可以鱼目混珠,为此,他们不惜添加大量的辣椒,通过不断地撒盐放糖,掩盖食物原本的腐臭味。
这些特甜、巨咸和火辣的饭菜,只能是刺激着人们的味蕾,欺骗消费者释放出更多的多巴胺。长期食用过多的油盐糖,轻则让人感觉到精神疲劳,重则会引发糖尿病、心脏病,肝脏疾病甚至诱发癌症。
而事实是:外卖盒饭只考虑他们的饭色彩是否鲜艳,香气是否诱人,并不在乎菜品是否新鲜、用料是否过猛等问题。
02
我的朋友豆芽最近刚经历过一次洗胃,是急性肠胃炎。豆芽躺在床上疼得死去活来,后来去做了胃镜,罪魁祸首是中午的一份外卖。
豆芽给了差评,并且在平台上投诉,卖家说有事好商量,私下给了钱。这还是一家比较有名气的连锁店铺,全国开得到处都是,并非是“三无”小店,而外卖质量依旧不能保证。
因为有城市医保,豆芽这次得病除了误了一天工以外,似乎没有花多少钱就解决了。没过几天,豆芽又开始仰在靠背椅上点外卖了。
她得病初愈,我劝她还是先消停两天,养养身体再说。但是豆芽貌似已经好了伤疤忘了疼,她说:“上次那家已经不会再点了”,然后滑动手指,继续浏览别家外卖的店铺,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在她手机屏幕上一页页翻过,豆芽的脸上随之露出了馋虫般的笑容。
现如今,我们似乎已经难以摆脱外卖。
像豆芽这样的年轻人并不少见:即使吃过亏也要继续吃外卖,即使发现了饭盒里的头发丝、刷锅铁丝和小蝇虫,也都假装成小概率事件;抱着一种“只要不曝光”就可以继续吃下去的心态,我们战战兢兢地,在吃外卖的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外卖开始流行的那年,我曾经从一月点几次外卖,变成了一周五天全都吃外卖。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忙,跟大家一起闷在小黑屋里做设计,工作繁重,时间紧张,加上早起晚睡,全身都疲倦,连吃饭都懒得出门,直接点外卖得了。
几天下来,整个屋子的人都尝到了点外卖的好处,没有人再愿意出去吃饭,一起吃外卖成了每天的集体活动。我就是偶尔想出去吃一次饭,因为有了外卖,也变得挪不动脚。
那些天,我们饿了就扒拉几口外卖,困了就扒倒在脏乱差的座椅上昏昏欲睡。吃不完就堆在桌子上的一个角落里,带着汤水的塑料盒子遍地都是,不仅是屋子里,就连外面的走廊都充斥浓重的恶臭。
那些天,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满减活动所绑架,为了凑单,不得不多点一些,那段时间吃得膘肥体胖,体重蹭蹭蹭地往上涨。
那些天,我们晚上很晚回去以后,还能感觉到胃里火辣辣的残留物在隐隐作祟,第二天早上因为空腹痛痛醒过来。
现在回想起来,连吃数周外卖的那段日子,简直就是不堪回首的“黑暗时期”。再看到那些油腻、重口味的盒饭,就泛着一阵恶心。事情结束以后,我饿了自己整整一天,才缓过来。
03
对于吃外卖,大部分人都知道是不健康的,可年轻人总是有这样那样“苦衷”:比如太忙了,实在没时间,不会做饭以及做饭太麻烦等等,如此说来,我们真的离不开外卖吗?
今年年初,我终于彻底戒掉了外卖。不是因为突然之间醒悟了,而是已经腻烦了点外卖这一行为。原本以为吃外卖可以节约时间,但其实每次“挑选”外卖,都会足足耗费一个小时。
终于厌了,烦了:这种每天连吃饭都在将就,得过且过的日子。
点外卖的日子虽然方便,但是我总觉得让人失去了什么。后来我终于明白,“民以食为天”才是王道,我们丢掉的是对食物的仪式感——
比如,因为“方便”,我们不用换好衣服,洗漱打扮好出门。经常看到不管男女,穿着睡衣拖鞋,蓬头垢面地从外卖小哥手里接过餐盒,就这么胡乱地解决了一顿饭;
比如,吃外卖让我们对用餐环境的追求变得低下,本该在餐桌上完成的用餐,这时却也无所谓了,沙发上客厅里可以吃,卧室的床上也可以吃,办公桌上,走廊的犄角旮旯……都成了用餐地点;
比如,吃外卖容易总会牵扯出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边吃外卖边打游戏、或者刷剧、接电话。快节奏的用餐更容易使我们的精力分散;
比如,吃外卖久了,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搁置了,每天面对的除了塑料盒子,就是一次性筷子,正常用餐工具很少再碰了……
随便的着装、随意的环境和用餐工具,连吃饭这种一等一的大事都可以如此草率,生活还不处处都是苟且?所以再没时间,也不要亏待自己的肠胃;再忙碌,也要替健康着想。再说学会做饭,你绝对不亏。
我发现我们并没有自己说得那样,真的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打王者的时间是有的,看剧刷抖音的时间也是有的,何不利用这些时间为自己做顿简餐呢?
早上喝谷物,中午下个面条,加个荷包蛋,这看着锅里的热气冒出来,简简单单也可以吃出小美好;除此以外,自己挑食材,不仅新鲜度有保证,更可以使人心情大好。
正如吃货汪曾祺先生所说:“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没事逛逛菜场和超市,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感觉自己又从疲备中重新活过来了!
这才是生活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482.html